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许多细心的父母会发现他们的孩子,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有时会突然陷入情绪的波动。对于这样的情境,大部分父母可能觉得这是孩子们成长中的常态,因此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童年情绪障碍。这是一种精神类疾病,如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带来无法预见的后果。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种疾病童年情绪障碍的诊断要点。
在诊断儿童和青少年是否患有焦虑症时,我们需要格外谨慎。我们必须区分他们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反应还是病症的表现。我们还需要警惕焦虑症的隐蔽性,避免误诊。针对儿童分离焦虑症的诊断标准,CCMD-3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当孩子们表现出以下症状中的至少三项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1. 过分担心依恋对象可能遭遇伤害,或害怕依恋对象离去;
2. 过度担忧自己会迷路、被绑架、被杀害或与依恋对象分离;
3. 因为不想离开依恋对象而不愿上学或拒绝上学;
4. 非常害怕独处,或无依恋对象时拒绝出门,宁愿呆在家里;
5. 身边没有依恋对象时,不愿意或拒绝上床睡觉。
当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尤其是症状持续至少一个月时,我们应当考虑孩子可能患有儿童分离焦虑症。
还有一种常见的障碍儿童学校恐惧症。这与学校环境或学校经历有关,而非家庭等其他环境。具体症状包括:对学校有持久的恐惧、焦虑和回避;对学校环境感到痛苦和不适,甚至因此哭泣或退学;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过于关注。当这些症状持续至少一个月,且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后,应考虑孩子可能患有儿童学校恐惧症。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童年情绪障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父母和监护人来说,更应当关注这一时期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们放松,建立良好的积极心理。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检查和诊断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毕竟,每一个孩子的健康都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