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生活百科 2025-03-23 20:02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因与发病机制深度解析

在新生儿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令人棘手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因素,早产和感染被认为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诱因。

早产儿的身体状况为NEC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他们往往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肠蠕动不规律,出生时容易遭遇窒息状况,导致肠壁缺氧受损。这样的状况为细菌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其中,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肠道细菌是引发NEC的主要元凶。

感染与NEC的关系密切。除了肠道细菌,新生儿窒息、呼吸道疾病、休克等导致的缺氧缺血状况也会使肠壁血管收缩,引发肠粘膜缺血、坏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氧气供应的恢复,血管扩张和充血过程中再灌注的增加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

喂养、进食和换血等医疗操作也会增加肠壁再灌注,诱发NEC。尤其是早产儿开始喂养后,肠道细菌的繁殖得到了基础。但关于喂养与NEC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有些报道指出,推迟喂养可能导致NEC的发病率升高。

在发病机制方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主要涉及到三个因素:持续的肠缺血损伤、细菌定植以及肠底物。肠壁缺氧和炎症损伤在早产儿中尤为明显,由于肠蠕动差,食物停留时间过长,易使细菌生长。感染、窒息早产儿过早喂养牛奶可加重肠壁粘膜损伤,诱发NEC。炎症期间释放的细胞因子如血小板活化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等加重炎症反应。

缺氧和再灌注损伤也会导致缺血损伤。如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等导致的肠膜动脉痉挛使肠道血流减少,造成肠道缺血损伤。恢复供氧、进食、换血等操作时,肠壁再灌注增加,也会加重组织损伤。

NEC的病理变化可涉及整个小肠和结肠,但最常见于回肠的远端和上升的结肠的近端。随着病变的进展,肠壁全层可能坏死、穿孔,引发腹膜炎、败血症甚至死亡。早期病变主要为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

对于每一位面临NEC挑战的家庭来说,了解这些信息无疑能为他们带来一线希望。希望医学能早日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为这些脆弱的小生命护航。

上一篇:腺病毒肺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