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症状
腺病毒感染导致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它的潜伏期一般在5至12天之间,大多数病例是8天左右。这种疾病常常双眼发病,开始可能只影响单眼,但在2至7天后,另一只眼睛也会被感染。患者会感到眼部有异物感、灼烧感,并且出现怕光、流泪以及轻度视力障碍等症状。
在全身表现方面,腺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咽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这些症状在儿童中更为常见,而成年人则较少出现全身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耳前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压痛。
在结膜病变方面,感染会导致结膜形成大量滤泡,这些滤泡在上下穹窿处最多。结膜会出现明显的充血和水肿,下眼睑结膜可能形成假膜。眼部的分泌物呈现水样,上眼睑结膜可能会出现点状出血。在某些情况下,眼睑结膜还会出现扁平疤痕或眼睑球粘连。
角膜病变的表现则更为复杂。一种类型是周围表面点状角膜炎,在结膜炎发病后一天,患者角膜边缘可能出现局限性充血,相应的角膜周围会出现表面点状角膜炎。另一类型是中央表面点状角膜炎,发病约一周后,角膜中心也会出现表面点状角膜炎。通过裂缝灯下的荧光素染色检查,可以看到角膜表面的点状病变微微隆起,数量不一,有些分散,有些则呈簇状排列。还有角膜意识减退的症状。
在病情发展2至3周后,结膜炎和表面点状角膜炎的症状逐渐消失,此时可能出现另一种角膜病变。它出现在上皮下层与基质浅层之间,表现为灰白色圆形或半圆形的浸润病变。这些病变的直径在0.2至0.5毫米之间,数量不一,可能达到数十到一百多个。这些浸润病变在荧光染色下呈阴性,没有新生血管生长。它们需要几个月到几年才能被吸收,如果出现在瞳孔区,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视力损伤。
部分患者可能会在2至3周结膜炎消退后出现弥漫性上皮糜烂或丝状角膜病变。这种情况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EKC泪液分泌减少有关。Ad8、19前葡萄膜炎也可能引起轻度症状。
腺病毒感染导致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该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