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房扑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儿童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因其严重程度和心室率而异。轻微的情况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严重的情况则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晕厥、抽搐以及心源性休克等。例如,频繁且持续时间长的房间扑引发的心动过速,有可能导致扩张性心肌病。
在体检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心音低沉、强弱不一,甚至出现脉搏泄漏。针对新生儿房间扑灭这一病症,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先天性慢性房扑:此类型在出生后即出现,但多数婴儿能够耐受,且在一岁内有可能自愈。
2.阵发性房扑:这种类型通常在出生后几周或几个月时发生。虽然洋地黄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一定效果,但易复发。对于正常心脏的新生儿和婴儿,房扑可能是持续发作的,少数为阵发性。当房室传导比例为1∶1时,心室率极快(超过250次/min),这容易引起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和心力衰竭。
而对于房间的传导为2∶1或3∶1的儿童,症状通常不明显,且大部分在一岁以上可自行消退,预后良好。如果房扑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头晕、心悸、疲劳、心力衰竭、晕厥或心脏猝死,其预后则取决于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左房大小以及药物治疗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房扑发作。
根据Garson报告的380例房扑病例,经过0至13年的随访,病死率高达16.6%,大多数是猝死。扩张性心肌病、复杂心脏畸形、左房扩张内径达到正常高值150%以及房扑等情况,死亡率较高且难以控制。
房扑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心室率(150~250次/min)、心房波以及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史。心电图诊断仍是可靠的诊断依据。在心电图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动态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术记录食管P波等特殊检查方法。在高度怀疑时,也可以进行介入心内电生理检查。
对于儿童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并在必要时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以确保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