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
在当前阶段,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仍然面临一个难题:尚未出现有效的抗病物。现有的药物不仅疗效不确切,而且常常伴随着显著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呼吸道病毒感染实际上是自限性的,这使得现有抗病物的应用变得意义有限。
针对婴儿严重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利巴韦林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利巴韦林是一种合成核苷类抗病物,已被证明对某些病毒如疱疹病毒、痤疮病毒、流感病毒等具有显著效果。其抗病毒机制虽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过气溶胶吸入的方式治疗婴儿严重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连续使用三天后,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并缩短排毒期。动物实验显示其可能导致畸形,因此孕妇应严禁使用。
除了针对特定病毒的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一般治疗还包括:发热期卧床休息、充足的水分摄入等。针对症状,如高烧可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严重头痛可服用复方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缓解。对于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气急、哮喘、发绀等症状,应给予氧气支持,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和人工辅助呼吸。如发生心力衰竭,应使用强心剂。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
总体而言,冠状病毒感染的预后通常良好。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病情可能会较重。婴幼儿、老年人群以及有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预后较差。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中,虽然大部分经过综合治疗后出现缓解或临床治愈出院,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进展至ARDS,并且存在死亡病例。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的死亡率较高。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老年男性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的患者是重症和死亡的预测因素。而多变量分析进一步确认,年龄大于40岁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的患者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