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湿疹的原因都有哪些
核心提示:慢性湿疹患者需警惕脾虚夹湿问题。随着病程的延续,患者皮肤会出现淡黄色的斑块,这些斑块伴有暗红色,渗液较少,并可能出现脱屑或结痂。患者脸色苍白,食欲不佳,腹胀,大便软绵。中医通常使用除湿胃苓汤来治疗这种状况。
湿疹,这个令人困扰的皮肤问题,在春秋两季尤为常见。特别是秋天,干燥的天气和不当的饮食都可能诱发湿疹。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来说,湿疹的预防尤为重要。那么,湿疹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湿疹的病因较为复杂,从中西医角度来看,都可分为内因性和外因性。
从西医角度看,内因性湿疹与个体体质紧密相关。外因性湿疹则是由刺激性和过敏性物质引起的。部分患者由于压力、情绪等因素也会出现湿疹。清洁剂、防腐剂、植物、药物、染料等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物质以及动物蛋白食品、香料、食品添加剂等都可能是湿疹的诱因。
而从中医角度来说,湿疹与湿邪有关。内因性湿邪被称为内湿,通常是因为胃肠功能不佳,食物无法完全消化吸收,在体内形成湿浊之气,逐渐演变为湿热体质。
不同类型的湿疹在中医看来也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湿疹多为中医所说的湿热患者,患处皮肤发红发痒,水泡渗出,口渴、心烦、便秘、尿液深黄等症状明显,中医一般采用清热除湿汤治疗。而血燥湿疹则多见于慢性湿疹患者,他们的皮肤变得粗糙肥大,表面有划痕、血痂,肤色暗沉甚至色素沉着。对于慢性湿疹患者要注意脾虚夹湿问题,患者皮肤会出现水泡,抓破后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一般采用除湿止痒汤治疗。
了解湿疹的成因后,我们应该积极预防。体质敏感、易患湿疹的朋友应多食用清火食品,如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避免饮酒和食用辛辣、油炸食品。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有效预防湿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