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真菌感染性口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探讨
白色念珠菌感染,如同潜藏在身体中的隐形敌人,它的触发因素多元且复杂。这其中,营养不良、腹泻的状况为其滋生提供了温床。长期使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可能因为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打破了身体的菌群平衡。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抑制某些正常菌群,却促使其他菌群过度生长,为白色念珠菌的繁衍创造了机会。而那些乳具污染的情况,更是可能诱发鹅口疮的出现。
二、发病机制深度解析
1. 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长期作用下,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这些药物的摄入,可能会抑制体内某些有益菌群的生长,却促使一些潜在致病菌的激增,导致菌群失衡。尤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致病菌的迅速繁殖可能引发宿主的双重感染。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更是诱发真菌感染,特别是念珠菌感染的推手。某些抗生素如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甚至可以直接刺激念珠菌的生长。激素的介入,则会削弱网织内皮系统的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和抗体产生,同时增强真菌的毒性,促进真菌的繁殖和扩散。
2. 对于长期患病的患者,由于抵抗力降低、营养摄入不足,使得条件致病菌容易聚集,诱发新的感染。像烧伤、创伤、手术后的患者,以及患有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他们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力降低,为念珠菌的聚集、增殖和感染提供了条件。
3.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一些局部因素也可能导致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如吸烟、口干综合征或口腔放疗后的唾液减少,活动义齿或其他活动修复体引起的局部粘膜创伤等。义齿性口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主要是由于义齿设计错误或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长期佩戴全口义齿,尤其是日夜佩戴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这些因素都为白色念珠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引发了口腔内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