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诊治新视角:治疗策略与方案
婴儿出生后,他们的身体正在经历一系列微妙的生理变化。其中,动脉导管的功能性闭合是重要的一环。这一过程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10至15小时开始,到2个月至1岁时绝大多数已经完成。如果1岁后动脉导管仍未闭合,这便被称作动脉导管未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诊断与治疗呢?在诊断方面,动脉导管未闭并不是难以察觉的难题。其典型杂音、X光检测和心电图通常能够初步判断。但要更精确地了解导管的形态、位置和大小,还需要借助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警惕其他可能导致类似噪音的疾病,如主动脉和肺动脉隔离缺损等。主动脉和肺动脉隔离缺损产生的噪音与动脉导管未闭很相似,但它们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有所不同。主动脉隔离缺损的噪音位置较低,患者往往早期就会出现肺动脉高压。通过主动脉造影和超声波检查,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这两种疾病。主动脉窦瘤进入右心的情况虽然与动脉导管未闭在声音上有所相似,但其病程进展迅速,伴随着胸痛、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右心导管检查能发现血氧含量的异常变化。在治疗方面,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策略多样。内科治疗主要是预防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和心力衰竭。对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合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消炎疼痛或阿斯匹林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促进导管的闭合。对于肺动脉高压的大儿童或成人,我们可以通过导管注入填塞剂或闭合剂来阻断分流。除了内科治疗,手术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选择。手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结扎和切断缝合来闭合动脉导管。最佳的手术年龄通常是4到15岁。但如果病情发展迅速或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难以控制的情况,应尽快进行手术。动脉导管未闭虽然可能带来一些健康挑战,但只要我们及时诊断、科学治疗,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