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囊样水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黄斑囊样水肿相关疾病解析
(一)病因概览
黄斑囊样水肿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常见疾病,以及罕见的烟酸中毒等。黄斑视网膜前膜、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如Coats疾病、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等也是其诱因。白内障或其他内眼手术后的并发症也可能导致黄斑区脉络膜血管出现问题,引发黄斑囊样水肿。
(二)发病机制详解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眼睛中的液体和电解质通过视网膜和脉络膜从玻璃体引流到血液循环。其中,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排水功能起到关键作用,防止视网膜和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细胞外液体积聚。这些细胞的紧密连接阻止了血管内大分子物质的单向泄漏。
一旦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结构被破坏,液体和大分子物质就可能从血管中泄漏出来,积聚在视网膜外的细胞间隙,形成视网膜水肿。特别是在黄斑区,由于特殊的纤维排列,积聚的液体形成特征性的多囊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黄斑囊样水肿是由视网膜毛细血管泄漏引起的,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烟酸摄入过多等,无法检测到明显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异常。这些情况可能是由于泄漏非常轻微,或者由于局部渗透压变化、视网膜内部膜损伤等原因导致的。
视网膜水肿时渗出液的性质与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如果内皮细胞损伤较轻,囊内液体清澈;若损伤较重,渗漏液含有大分子脂肪和蛋白质,囊内液体则呈浑浊状态。这些大分子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被吸收,可能沉积在视网膜中,形成黄白硬渗出。这些硬渗出主要沿Henle纤维的放射方向排列,呈现环状或放射状。
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对于患者而言,了解这些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