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患哪几种贫血呢
老年贫血:常见类型及其成因
老年群体,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组织器官逐渐老化,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其中,贫血问题尤为突出。那么,老年人最容易患哪些贫血?这些贫血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一话题的神秘面纱。
我们不得不提的是缺铁性贫血。这种贫血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33%至66%,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虽然患者血清铁含量降低,但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和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却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纯的缺铁,只有大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病例才需要铁剂治疗,同时还需要关注是否伴随其他病变。在寻找病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溃疡、肿瘤以及妇科肿瘤等。痔疮也是常见的失血原因。一旦找到原发病,应积极治疗,随着原发病的改善,贫血也会有所好转。
是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吸收功能下降,导致血清中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降低。当老年人出现贫血时,应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以上两种贫血都属于营养性贫血,主要是因为造血原料的缺乏或补充不足。老年人应注意饮食,适当摄入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肝脏、瘦肉、鸡蛋和绿色蔬菜等。
老年人还容易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约占老年贫血患者的10%至20%。老年易出现轻度相对再生不良,所以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需要注意与纤维化和恶性肿瘤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雄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中药。虽然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差,但如果治疗得当,仍可以存活多年。
老年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贫血的患者必须重视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只有深入了解和应对贫血的成因,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