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者的几方面症状表现
脑瘫的早期表现并不明显,新生儿诞生时,喜悦掩盖了所有疑虑,让人难以察觉孩子可能患有脑瘫。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治疗这一疾病,我们需要警觉并关注可能的症状。以下,将为您揭示脑瘫的多种症状,以助您洞察孩子的身体状况。
在婴儿期,脑瘫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发育落后。虽然孩子的脑损伤或发育异常是非进展性的,但其表现会随生长发育和脑损伤的修复而改变。比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可能表现为肌肉张力低下,而后逐渐转化为肌肉张力增加。平衡问题只有在婴儿坐立甚至行走时才会显现。关节挛缩和脊柱畸形等继发性变化也会随成长逐渐发展。可能伴随癫痫、智力障碍、感觉异常和行为障碍等问题,这些有时甚至会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
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脑瘫可分为痉挛型、非随机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肉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而特殊的临床综合征更是需要我们注意:
1. 痉挛性偏瘫:最常见的是一侧肢体受影响,上肢的病情往往比下肢严重。大部分孩子在3月后出现症状,如患侧肢体运动减少、持续握拳、前臂呈屈曲旋转姿势等。部分孩子最初可能出现肌肉张力低下,之后转为痉挛。这种类型常伴随智力障碍和癫痫,且癫痫往往是部分性或继发性全身性发作。
2. 痉挛性双瘫:以双下肢肌张力增加为主要表现,常见于早产儿。病情发展过程中,双下肢肌肉张力先降低,然后逐渐进入痉挛期,出现髋膝屈曲、剪刀步态等。而上肢的病情相对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姿势异常,但手部功能受影响较小。
3. 痉挛性四肢瘫:常见于严重窒息的儿童,四肢肌肉张力增加,可能呈现角弓反张状。可能伴随核上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和构音障碍。大约一半的儿童伴有癫痫和智力障碍。
4. 不要随意运动:约占10%,主要表现为早期婴儿肌肉张力低下,然后逐渐出现锥体外部症状,如手足运动缓慢。可能伴随流涎、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
5. 共济失调型:约占10%,婴儿期表现为肌肉张力低下、平衡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等。随着成长,可能出现辨别差、意向性震颤等体征。智力障碍虽然并不少见,但并不严重。
了解这些症状后,父母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无论是否确定孩子患有脑瘫,都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对于脑瘫的治疗,越早开始效果越好,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