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温度书在线阅读(医学的温度全文)
医学的温度书在线阅读(医学的温度全文)、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医学的温度书在线阅读(医学的温度全文)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在北京大学王红满教授开设的《健康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社会学经典导论》课上,王红满教授向学生们推荐了韩启德院士撰写的《医学的温度》,并带领他们深入阅读该书。王宏满教授认为,这本书“缺一不可,难有二本,既有历史的观点,又有社会的视角,还有哲学的高度”。看完这本书,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笔者有以下感悟。
第一,科技和人文是医学的两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模式也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种模式的改变要求医学不仅要关注疾病的生物因素,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要给患者一个“全人”的视角。毫无疑问,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应坚持科学精神,遵循科学研究范式,不断重复科学研究的过程。如今,我们的医疗技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对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生所能做的,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所说,“有时治愈,经常帮助,永远安慰”。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对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病人比知道病人患什么病更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面对的患者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还具有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有时候,人是极其坚强的,但有时候,人又是那么脆弱。而医生往往在人最脆弱的时期为其提供服务,这时候人文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句温暖人心的话,一个善意的举动,很可能抚慰患者不安的心灵,这是任何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都无法产生的效果。正如韩启德院士在书中所写,“医生的态度也能治病”。
科技和人文是医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只有齐飞的两翼,医学才能为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科学促进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但医学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他们不仅要关注疾病的生物因素,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因为除了技术,医生传递的人性温暖和人文情怀也能治病。
第二,医患双方要互相同情。
共情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关心对方是否安好的能力。“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对水宇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这段对话很好的诠释了共情。医生需要对病人换位思考,病人也需要对医生换位思考。韩启德院士在陕西农村辛勤工作,为当地人民服务。人民衷心感谢和尊敬韩院士。面对病人的死亡,百姓反而安慰韩院士,“大夫看了病也救不了命。”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最好的医患关系吗?
医生和患者的区别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双方对疾病和治疗效果的理解不同。比如肿瘤患者,对于医生来说,肿瘤切除成功就是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来说,能够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主动打破信息不对称,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然后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医生要站在病人个人的立场,综合考虑病人的个人情况、经济条件和个人需求,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
现在医疗技术发展明显很快,但投诉纠纷却频频发生。是因为缺乏投资的温暖吗?所有医务人员都需要深刻反思。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医生需要让自己的灵魂慢下来。不要因为外界环境的嘈杂而忘记了减轻患者痛苦的初心。另一方面,患者也需要医生的同理心。中国人口众多,但医生数量有限。这个客观事实导致医生异常忙碌,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医生忙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患者能多体谅医生,中国的医患关系可能会大不一样。医生和病人应该是盟友,而不是对手。医患双方都应该互相同情,互相理解。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疾病面前拥有更大的战斗力。
第三,树立积极的生死观。
缺乏教育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谈论死亡。《医学的温度》韩老师用《感悟死亡》 《死亡如此多情》给我们做了一次死亡教育。每个人从生到死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活到死。死亡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不谈,怎么过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人生?思考死亡可以让我们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追求,让我们活得更努力,不敢虚度光阴。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是,人生没有意义,但每个人都可以赋予自己的人生意义,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编织一张意义之网。韩老师说“一个人活着就是为别人做事,这种快乐是任何财富都无法替代的”。不禁深思,启迪人心。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树立积极的生死观,可以让我们跳出这座山,看着这座山,重新审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付出,在于付出,在于燃烧自己。如果我们的存在为他人和社会做了有价值有意义的事,那就不辜负人生的旅途。
琪宇,北京大学法学硕士毕业生
更多关于医学的温度书在线阅读(医学的温度全文)的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