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最低(就业率下降)

生活百科 2023-04-30 18:09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就业率最低(就业率下降)、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就业率最低(就业率下降)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连续三年就业率低于60%的,停止招聘。这是“标准”的标准吗?

对专业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

如果一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普遍困难,那么开设这个专业还有价值吗?以就业率作为专业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否合理?最近,一份关于高校改革的通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通知。通知提出,逐年提高十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计划比例,招生计划增量主要向服务重点领域高校倾斜,向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成效显著的高校倾斜。要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招生规模,连续三年暂停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招生。

上述做法被称为基于就业率的学科和专业的保留或取消。事实上,安徽并不是第一个出台相关政策的省份。近年来,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加强就业导向。某种程度上,这也可能意味着办学定位的进一步转变。但也有专家提出,直接停止招聘的做法可能有些简单粗暴。“以就业率决定专业生存,会导致功利化办学和就业去向落实率统计的造假。”

少于60%停止招聘?

在高校发展中,专业的改革和淘汰也是常态。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石景焕曾指出,没有取消的专业被淘汰,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过去的五年里,83所大学取消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报道称,这个庞大、综合、模糊的专业成为一些高校追求专业扩张的首选。“有些专业的设置不是从专业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目的考虑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校的功利目的。”

在安徽省,这份通知明确“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落实率低的学科招生规模,连续三年暂停就业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招生。”

通知还指出,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到2025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更加合理,有条件的高校向应用型高校深度转型,高校区域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匹配度大幅提升。

但也有很多人质疑单一的就业率指标是否能全面评价一个专业的优劣。这种做法实际上提出的问题是就业是否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导向?,3年是不是足够的考察期?

规划专家梁廷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高校取消专业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论证。就连“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也是近年来就业率最低的,但也是最近五年才陆续取消的。,近年来在疫情爆发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下,大学就业普遍不理想,大学文科专业就业更是雪上加霜。这个时候,我们把三年作为一个时间段来考核一个专业的好坏,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根据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平台发布的《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年)》,就业率亮“红灯”的专业有法学58.89%,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56.06%,信息工程54.00%,贸易与经济50.79%,阿拉伯语50.00%,雕塑50.00%,金融(国际金融)40。

上述专业调整方案中还有一段要加大学科专业的存量调整。具体措施是提高“早

近年来就业率低往往对应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即大学扩招。2022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1076万人。

,一些新设立的前沿专业在起步阶段的就业率也可能低于预期。李俊,毕业于安徽省一所重点大学,是第二个休闲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这是一门交叉学科,学习内容包括休闲运动的策划和组织,比如户外拓展。

随着社会资本不断涌入体育产业,休闲体育也被视为产业发展的热点。但在李俊看来,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师资等配套设施,“课程内容宽泛”。从至少前三届的情况来看,学生就业率并不理想,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少。

多省文档调整专业

事实上,安徽并不是第一个引入就业率调整专业的省份,60%的标准设定是有据可查的。

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提出,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行业人才供求年度报告制度,完善专业动态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止招收。

除了安徽,一些省份也出台了相关通知和意见。

今年5月,江西省教育厅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办法(试行)》,其中提到了减少、停办、退出错位、过剩的低质量专业。对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点给予黄牌,并相应扣减高校招生计划;对连续两年毕业率低于50%的专业点,给予红牌警告,责令停止招生。

其他省份没有给出量化方案。如福建省提出,督促高校调整取消偏离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低、毕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和专业。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科专业退出机制,制定完善相关退出办法。

“红卡”专业主要是指失业率大、就业率低、薪资低的高失业风险专业,“绿卡”专业则相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22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中文国际教育、绘画、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法学;高职院校就业红牌专业有数学教育、初等教育、英语教育、语文教育、法律事务。

据统计,本科的绘画、音乐表演、法律专业,以及高职的语文教育、法律事务专业已经连续五年“红牌”。相比之下,本科信息安全与网络工程;高职院校社会体育连续五年入围“绿色品牌”专业。

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当年共新增专业1961个。其中,安徽省29所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78个,8所高校新增审批本科专业9个。

,共有804个本科专业被撤销,为近年来最高。2017年至2021年,已撤销本科专业2346个。这一年,安徽省14所高校也取消了46个本科专业。

《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指出,毕业生人数居全省第二、第三、第四位,管理、文、理三大类对应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居第七、第十、第九位。专业毕业生数量与其就业率排名不成正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科发展中的供大于求。

谁来决定重大调整?

相比教育部划的红线,安徽省多了一年的考察期。钍

单纯以就业去向落实率来决定专业的命运,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熊丙奇说,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办学定位。比如,开展精英教育的高校,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以能力导向而不是就业导向培养学生。开展职业教育的院校,包括高职院校、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适合用就业去向执行率来决定该专业是否会减少或停止招生,甚至倒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楚赵辉认为,专业设置与其历史和现有资源有关,就业率过于单一,也有“一刀切”之嫌。

“比如同一个专业在四个学校的就业率是50%,那么最多只能撤销两个学校的专业。如果按照这个要求,四个学校的专业都要去掉。事实上,它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产生了新的问题。”楚赵辉说道。

熊丙奇举例说,比如法律、金融专业,总体来说是供大于求的“冷门”专业。但说到高校办学,法律、金融在一些综合性大学、法律、金融类大学仍是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如果一刀切地对待同一类专业,不利于鼓励各高校发展自己的专业特色。

在楚看来,更重要的是谁应该有这个权力。“是学校还是行政部门决定设置还是取消这个专业”。他说,如果学校经过专业自评,比如某个专业在同类学校中落后,师资力量不足,以后很难有新的发展,学校可以决定取消这个专业,不一定要三年。

熊丙奇还认为,对于高校来说,设置专业属于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所以大学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应该负责,行政部门不应该做决定。教授、学术委员会要结合办学定位、办学条件、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对新增或取消的专业进行充分论证。

“这样学校就可以避免抢着办‘热门’新专业,大家也可以避免跑着办所谓的‘冷门’专业。”他说。

在梁廷富看来,对一个专业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包括就业率、师资力量、历史背景、深造比例、论文质量、院士数量、行业排名等等。

或者进一步冷却文科。

“文科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有人认为,如果以就业率作为专业的存废标准,会让文科进一步降温。在楚看来,这种担心是有事实依据的。

今年4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中建议“安徽省应采取措施降低高考文科招生分数线”。

该网友表示,近年来,安徽高考录取率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格局,但仍存在安徽高考招生偏重理工科,忽视文科招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近三年,安徽高考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差距巨大。以2021年为例,文科519分,理工科415分,两者差距达到104分。究其原因虽然与文理试卷难度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是历年本科阶段理科招生计划多于文科,文理计划在高校总计划中所占比例相差较大。

对此,安徽省教育厅回应称,“十三五”以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本省高校本科工科专业占比最高,达到36.30%(2020年为35.90%),是管理类、科学类和艺术类,占比分别为15.52%、11.71%和11.29%(2020年分别为)

根据以上《报告》,2020年安徽省本科毕业生将有16.8万人。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学科分别是工科62449,管理学30542,文学14750。受疫情影响,截至2020年8月31日,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9.2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排名前三的学科分别为哲学92.50%、工学83.55%、农学81.38%。

根据此前的通知,安徽省当前正处于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重要战略机遇期。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强劲。

相关措施包括坚持围绕行业、企业实际应用培养人才,三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新增1000个专业点,转型升级800个专业点,停止招聘、撤销1400个专业点。被点名高校专业点不超过60个,其他本科高校不超过50个,高职院校不超过40个。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点约720个,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职业专业点约500个。

,通知要求,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人力资源总量达到20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5万人以上,应用型人才70万人以上,技术技能型人才35万人以上。争取中科大、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率逐步达到40%。

梁廷富认为,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国家对“芯片”、“微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人才的重视,高校也加大了对高科技大学专业的资金和师资投入。从社会层面看,家长和学生会越来越认可“学好数理化,怕走遍天下”的观点,高考志愿填报时更倾向于理工科专业。

“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疫情的双重影响,让大学毕业生非常担心自己的就业。这种困境自然会传递并影响高校的教学和专业设置。”梁廷富说,其结果是,近年来,财经不时兴,小语种不时兴,新闻媒体不时兴,文科专业整体集体降温,“文兴而衰”的局面愈演愈烈。

“事实上,文科发展不足,文科受到的限制太多,文科本身的独立性不足,是当前社会很多社会问题的原因。”楚赵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社会发展不需要文科。比如文明的进步,法治的建设,需要更多更好的文科。

作者陈伟静

更多关于就业率最低(就业率下降)的请关注本站。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