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迎财神正月初六(正月初五怎样迎财神,送穷)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正月初五迎财神正月初六(正月初五怎样迎财神,送穷),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正月初五迎财神正月初六(正月初五怎样迎财神,送穷)。
网友提问农村正月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神,这些风俗到底说明了什么?
优质回答不管是正月初五迎财神,还是初六送穷神,都是农民的美好愿望,农民迎财神想得就是把财神接到家里来,这样家财万贯,财源滚滚来。初六送穷神就是把破旧的东西,像什么衣服其他的没用的东西都丢掉,迟旧迎新,旧的不去,好的不来嘛。
在农村初五初六是很看重的,一个接财神,一个送穷神。农民认为只要是神都惹不得,都要好好的虔诚的对待。初五是农民迎财神的日子,初六是商人迎财神的日子。
,商家都会在初六的时候会开门迎市,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商户,在初六一大早,就会开门,开门必须有开门鞭炮。人们对于开门炮都是很有讲究的,一定要响,鞭炮要大,这个大说的是鞭炮多少响,有的5000响,有的10000响,还有的更响的,越响越热闹,财神喜欢热闹,人们放鞭炮图的就是炮竹一响,黄金万两,财源广进,平平安安。
这些风俗的说明的是农民希望对美好生活的向阳,人们祈福财源,祈福健康,祈福五谷丰登。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其他网友观点这可不只是农村的习俗,这可以说是全国各地的过年习俗。
正月初五所迎财神,乃是五路财神,有时也叫做五显财神。顾名思义,这个财神的名称就是对应“五”的。为什么是到了“五”日就要迎财神呢?
因为五,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个神圣的数字。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地有五方(东南西北中),人有五德(仁义礼智信),物有五色(青黄赤白黑)……,五是中华文化最推崇最看重的一个数,对于十进制(十天干)来说,五是一个半数,也是一个稳定下来的数字,左右手各有五指,双手共十指。所以一旦数字到达五,就代表着稳定和成熟的开始。
新春佳节一旦到了初五,便称之为“破五”,从此新的一年才算是正式到来了。这天一早的五更,会鞭炮大作,是春节期间,除了除夕夜之外,最热闹的日子。人们在一早放炮的,还会吃破五饺子,抢着迎接五路财神。
关于五路财神,民间有多种说法。可以肯定的是,,五路财神不是我们熟知的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关羽,而被称为偏财神。
据清人《铸鼎余闻》记载,五显神信仰最早起源于江西婺源,柴姓五个猎人兄弟,老大名叫柴显聪,老二名叫柴显明,老三名叫柴显正,老四名叫柴显直,老五名叫柴显德,因能保一方平安而被供为五显神。五显神开始不是财神,有点民间淫祀巫神的意思,后来便成了财神。
这几人姓“柴”,实际上就是“财”的谐音。古今都管收入叫做薪水,这“薪”就是柴。还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即是指烧柴做饭必不可少,更是指必须有了财,生活才能运转。
还有一种说法,黑虎财神赵公明总领任五路财神,剩下四人是赵公明的手下的小神,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
因为五显财神属于偏财神,所谓偏财,就是意外之财。所以五显财神既能带来好运,也有可能因为他们古怪阴暗的个性而败坏人的财运,人们需要特别恭敬、谨慎地祭祀他们才行。其实,这是在暗示人们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不可妄求不义之财。
像前面所说“五显神”的五位兄弟,他们的名字连起来便是“聪明正直德”,这正告诉人们求财不但要聪明、更要正直,还必须特别重视“德”。
在老北京,过去还有五显财神庙(在今天丰台六里桥附近,庙已拆除),正月初五是庙会,人们上香求财,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到了正月初六,民俗又有“送穷”之说。也就是祭送穷鬼、穷神。既然初五财神迎进了门,那么初六穷神也该被送走了。这一天,人们将家中的垃圾,破衣服全部扔掉,以示送走了贫穷和残破。
其实古时也有在初五迎接财神直接送穷鬼的,称做“赶五穷”(恰好与五路财神相对)。哪五穷呢?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也就是聪明不济、学问不济、文才不济、命运不济、交情不济。
而人们所送的“穷鬼”,则是特指一位神话人物。
唐训方 《里语徵实》引《四时宝镜》 “正月晦日衣敝食糜,是日祀於巷,曰送穷鬼。”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穷鬼,是三皇五帝之一颛顼大帝的儿子,他生下来就喜欢穿不完整的衣服,宫中称他为“穷子”,他在正月晦日死去了,埋葬他的时候,宫中之人互相说“今日送穷子”。
从此,便有了正月送穷子的习俗。至于是不是一定在初六送穷子,倒不一定,应该因时间、地域不同有所差异。有初五,也有初六。《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
而唐宋时代的传说埋葬“穷子”的日子是正月晦日,也就是正月三十或者二十九,这很可能是最早的送穷鬼之日。《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南·洛阳风俗琐录》 也说“腊月三十送穷鬼,与南方送更饭相同。”
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今天,年味越来越淡了,像“迎财神”、“送穷鬼”这些丰富、有趣、热闹、喜庆的习俗慢慢被人们冷落,也许这种衰落和冷淡,会在未来不断地从城市蔓延到农村。颇令人惋惜。这些民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应该格外珍视,不应只把它们当做无聊的仪式和游戏。
其他网友观点农村正月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神这些风俗在中国民间各地有各地的说法,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多彩。准确地说,历史上正月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神的风俗不是起源于农村,而是起源于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
(江浙一带迎财神)
中国春节来源于古代农耕时的岁末年尾祭祀和庆典活动,持续的时间长,一般从腊月中旬开始,要到正月十岁才结束。中国边远地区的各民族春节习俗中并没有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神的风俗,他们依然传承古老农耕习俗。如中国西南的几个省区及周边相邻地区,这里的农村春节的结束时间依然以正月十五为界限。这里的农村有一句俗语“过了正月十五,各人出门寻生死。”
中国民间正月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神这些风俗始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期,也就是宋代,到明清时期比较盛行,主要是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和活跃的地区。这些地区一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从事手工业生产和经商。农业在腊月和正月十五以前处在休闲季节,漫长的春节对农民来说没有任何影响,顶多也就是在家里修理一下农具,以备春耕之用。,对从事手工业生产和经商人来说,他们不受季节的影响,春节的时间越短越好,开工生产和开市营业,意味着财富的进账。如,到了正月初六这天是过去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门面上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
民俗文化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手工业生产者与商家想要提前结束传统春节的时间,让其开工和开市名正言顺,就得找一种借口,证明他们的行为符合传统民俗。正月初五,从古俗来说还是春节的时间,一般农村人都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不宜做事。但古代的手工业者和商家为了早开工和开市,用了一个“破”字来解决,破除以前不能做事的习俗,破除漫长的春节,称“破五”。“破五”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这一天是为了迎接神爷,把财神爷迎进家门,哪家不愿意?
(财神年画)
中国古习俗一般是在除夕夜,或者正月初一清晨就已经接了财神,开了财门,这种习俗至今还在中国很多地方保存。如此说来,难道除夕夜,或者正月初一清晨接的财神就不算数,到了初五还要再接一次不成?这在当时的风俗上也说不过去,逻辑上似乎有点混乱。但古人很聪明,他们把正月初五说成是财神爷的生日,既然是生日就可祭祀,祭祀时再接一次财神又未尝不可?如此看来,“破五”实际上是古代手工业生产者与商家为自己初六的开工或开市作准备工作,也是一种舆论宣传。只是古代人们的这种舆论宣传往往利用民间迷信思想,用神灵作为幌子,不然没有多少人相信。
至于正月初六“送穷”,其道理也是一样的,也是用“送穷神”来作幌子。民间“送穷神”就有了不同的口径,有的说穷神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生活节俭,甘愿过贫困的日子;有的说姜子牙的妻子,传说姜子牙当年封神,因讨厌背叛他妻了,将其封为民间的“穷神”,让其“逢破即归”使民间因厌恶她而驱赶她。实际上,人们从腊月底到正月初,用去了很多钱财,春节的花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这是每个家庭不得不开销的,手里的钱也用得差不多了,要靠双手劳动才能把用掉的钱找回来。那只有早开工或者早开市,才能把贫穷送走,才有钱财进来。
中国古代社会,大部分的人是工商农兼顾,这种风俗习惯也就很容易影响到当时的农村,形成了一种新的风俗,成为一种地域性很广,多样性的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在新年开端时,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渴望过上富裕生活的美好愿望。
(开市)
如今,一些在外打工回老家过年的人,要赶早回到打工的岗位上去,连“破五”这种习俗也顾不上了,以工厂开工和商家营业的时间为准,从初二初三开始,踏上了打工的路程,这种“破”早已提前了,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引发了传统民俗的变化,将会有一种新的民俗形成。
更多正月初五迎财神正月初六(正月初五怎样迎财神,送穷)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