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灵魂会在人间停留多久啊,人死后灵魂会永存吗
3354人离开这个世界,被记住或者遗忘,他们还会以某种其他形式存在吗?
6月底,我在杭州出差,接到哥哥的电话,阿姨去世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一天终于到了。我姑姑是我的姑姥姥。几年前,我叔叔先走了。不久后,姑姑逐渐患上老年痴呆症,最终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她不得不依靠她的孩子们轮流服侍她。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不时有离开的迹象。比如上一次是不久前,她突然醒了。这一次,我真的永远睡着了。
赶紧订了机票,要从杭州飞回老家,还要临时去当地医院做会计测试,以免坐飞机耽误48小时内的会计报告。对了,打电话问老家的机场怎么样了,会不会被隔离。最近一个月,深圳机场一名机场餐厅员工被查出阳性,人心惶惶,深圳宝安也被列入高危区域。毕竟这14天我是从深圳开始的。
我的家乡有很多杂务,有很多事情要做。我经常出门,这种场合的规矩我也不全懂,只能服从安排。作为侄子,我得穿萧。虽然觉得不舒服,但还是要多做一些,避免在亲戚朋友眼里觉得自己笨手笨脚,什么都不会。
大妈80多岁了,也算是丧事了。我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基本看不到任何悲伤的表情。毕竟这几年,作为子女,他们已经尽力了,老人吃饭睡觉,大小便,伺候,各种苦都干了。告别可能是在老年痴呆症患者意识清醒、能够分辨是非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所以基本上大家都很淡定,各做各的。
农村婚丧嫁娶的消息会传得很快,各种名字的刚饭队都会找上自己。比如这一次,他们几次相遇,以一种超度老人、祝福后代的仪式乞求回报。对于这些人的家人,会认真招待,大家都心照不宣。仪式结束后,他们会离开,奔向下一个家。
绝对是鼓手。为了得到一些现金鼓励,他们会拼命打,真的很穷。比如他们脱下外套,光着膀子围成一圈玩。比如鼓手把鼓带挂在脖子上,绕圈敲。氏族里有人负责管理他们。如果他们表现好,会有奖励。这件白事之后,他们几个能挣一万块钱,不多,一个月抓几场。
老人葬礼之前,有一个仪式,基本上是一种半娱乐的形式。老人孝顺的儿女们围成一圈,一男一女穿着鲜艳的衣服,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拿着托盘,一边在乐器的背景下跨着步子向灵堂致敬。
孝子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们敬酒,赏给他们不同数额的酒,但要喝完才能拿到钱。比如他们把钱卷成一卷,塞进啤酒瓶里。比如他们用碗把钱扣在地上。就像打开一个盲盒,他们喝了酒才能拿到。在这个过程中,我有点傻眼,所以觉得有点害怕。
因为这两个家伙酒量太大,一口气喝了一瓶啤酒,就为了把里面的50块钱拿出来,白酒也是,巨大的杯子一口就干了,就这样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才结束。他们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其中,男的肚子鼓鼓的,女的满脸通红,真的很担心会发生什么。这种仪式很普遍吗,还是他工作太努力想赚更多的钱?
村民通过红白事搞的很多娱乐活动都是这样的。他们粗鲁直接,没什么内容,有时还会无言以对。记得上一次舅舅白活了,有专业人士伤心,狠狠的哭了一场才得到奖励。是个女的。我记得是我哥哥朋友的老婆。她以前在民间戏班演过角色,或者是台柱。
在道场的空隙拍的,村里的空戏台旁边。
在北方这片土地上,甚至在中国农耕文明弥漫的整个中国村落里,都有类似的仪式。正常的生老病死以及贯穿其中的各种祭祀礼仪,都融入到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包括参与其中的民间营利性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围绕着以村落族群为核心的生存单元,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生存生态。
回来的第三天,是姑姑的出殡日,也就是日出之前去坟前埋人。
从前天晚上到第二天,表哥他们基本上不能有一个完整的休息,至少守灵是一整夜。第二天早上3点就要起床准备。睡梦中被妈妈吵醒,困得眼睛都完全睁不开,只好强行起床。我到灵堂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准备了。
大家一起动手,需要把花圈和花篮搬到外面,拆除灵堂,把周围的东西都搬走。然后,在练东西的老头的指挥下,葬礼仪式正式举行。阿姨的尸体被放在租来的冰棺里,然后我看到了她的尸体,很小很瘦,已经穿上了寿衣。她的头上戴着一顶帽子,脸很瘦,没有血色,嘴巴微张,皮肤干燥,几乎可以看到整个头骨。
一切准备就绪,棺材抬到院外的三轮车上时,已是凌晨四点,天已开始放亮。一群人带着各种工具和物品向墓地出发,路程不远,就在离村子不远的一个土坡的平顶上。有一个全家人去老人墓地,形状像锯齿形布局。最上面是曾爷爷奶奶的位置,下面爷爷奶奶从左到右一字排开。
姑姑需要和姑父合葬,所以老坟已经挖好了,新棺材等会再放进去。我叔叔是我祖父的长子。我爷爷是我曾祖父的长子。我曾祖父有三个儿子,两个爷爷,三个外公。下面有几个儿孙,其中有10个男性。我们称彼此为兄弟,但亲近和疏远是有区别的。比如有些离家在外的人不回来,大家也不会说什么。
墓地近3米深。棺材两侧用绳子绷着,大头慢慢滑下。下面总得有人接应。那个人是我表哥。墓道入口狭窄,需要刮去泥土。不然棺材在地上犁,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往前推。我和弟弟也下去帮忙了。里面两个人和外面两个人动起来,花了半天时间才放好。两人的灵柩在左右。
我回到地面,松了一口气。我长这么大,好像是第一次进墓道。
棺木,里面阴暗压抑,气氛凝重。再看看地面上的一圈人谈笑风生,往远想一想,似乎所有人的归宿差不多都是如此。
收尾的时候,我三叔一边打量墓地,一边用脚比划位置,说他将来要埋在这里,小J在这里,小J是他儿子,我心想你着什么急啊。后来才知道,每个位置也都是要协商好的,他比划的那个位置其实并不是他的,不知道为什么连这个也要争。
凌晨5点的天色,旁边就是坟地
老家每年都陆续有人老去,村里这种事情沾亲带故或远或近的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加,熟悉的不熟悉的听说没了,有的惊讶,有的感叹,很快也就忘了。就在暑假期间,邻村连续有三位逝者,其中一位是意外,两位是老人,没啥原因,就是正常的老死。
这么些年来,年岁逐渐变大,村里熟悉的那部分人记忆仍停留在我的过去,他们在陆陆续续离开,一些陌生的,是新的一代,包括我的同辈他们的子女,大部分都年轻人离开了农村,住在城里了,所以整体上村里是一个相对凋敝的状态,尽管条件变好了,,只有在红白事发生的时候,村里才会热闹。
我已年届不惑,有时想想,年老时可能也将回乡,古人云,叶落归根,作为中国人,莫不如此。客死他乡大概不是一个好的归宿,他乡再好也是客,都不如故乡踏实温暖。这个话题令人如此压抑和沉重,本不该谈起,但作为人,生老病死是一个回避不了的话题。
小时候我们家还住在一条山沟里,经常被人用鬼来吓唬,还有个叫“魂”的,说是跟鬼差不多,后来上学,了解到肉身与灵魂,物质与意识,具象与抽象、务实与务虚……,以及一些未知领域的东西。
所以我有时候思考,人死后是否会真有一个世界存在?无论是西天还是仙界,无论是阴间还是地府,是否有那么一个次元在发生着一些什么。这个问题在以前的我看来,完全是不存在的,无稽之谈。可是,因为人类的认知边界,以及每个人所了解的知识的范围及其有限,何况自己,所以,它是一种绝对的正确吗?
我知道我知道的,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我知道我不知道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这是人类认知的四个维度,所以我们需要有自知之明,敬畏未知。
2020年,我在混沌学堂中听过一门课,大意是自我与意识。据称,人体自身绝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人体所有的细胞均会置换一次,这个时候恐怖的事情发生了既然此时的我,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个我,那么,我又是谁呢,我是以一种什么方式存在呢?
我是谁,谁又是我?除开肉体,我存在于世的证明是什么呢?
早晨7点多,出殡队伍开始返回,此时太阳已经一杆子高了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所以,正是因为,我以及无数个“我”有思考能力,有情感有记忆,有喜怒哀乐,有自我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才是“我”所存在的证明,否则,这个“我”就不复存在,只是一具碳水化合物,而少了作为人的特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魂是存在的,古代神话中有灵魂附着于一个肉身而复活的例子,这真是一个牛逼炸裂的思想,古人的智慧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意义。如果一个人的个性特质、思想言行与行事作风可以完完全全找到一个百分之百可替代的肉身来延续,这个人不就能永生吗?理论上不就是如此吗?
而且医学界早就开始了人体器官移植,只是,还没有到能够移植大脑的程度,假设一个人头部受到重创而不治,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有一种选择,就像硬盘一样,将受伤大脑的数据一模一样刻录在新的一个大脑组织上,再进行移植,此人将很快恢复成为正常人,与受伤之前毫无区别,这种情况可能吗,是可能的,只不过可能在遥远的未来,科技极度发达的时代。
即便在如今一个平凡的社会,一个人离去,他的某部分东西还在,他在世时所做过的一切事情,或多或少以某种方式存在着,他留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在或多或少地发生着作用,这些东西完全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吗,也不一定,也许是以某种人类还没有掌握到的物质形式在存在,这样一来,又如何说人死后没有灵魂呢?
前面之所以用很长的篇幅描述白事,是想说,每一个人告别这个世界,只不过那么一瞬间,很快之后,一切归于正常。毕竟生活将继续下去,不会因任何事情停留半步。
每个人的认知与关注点也并不相同,每个人也各有各自的人生,好与坏其实大部分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掌握与宿命,旁人并不能产生很大的作用,甚至亲友也是如此,每个人能够掌控的唯有自己,直到告别这个世界,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
也许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美好一些,做一些牛逼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因为某些社会角色,影响深远,让墓志铭上的内容写的更厉害一些,但也许也一切都并不重要,平平安安过完一生也是一种成功。
为了结尾避免再变成一篇俗套的鸡汤,这篇稿件并没有什么励志的成分在里面,只是祝愿各位拥有幸福,多照顾父母,关爱家人,一切平安、自在。
纪念大妈,祝她安息。
远远山顶上的房子
远远山顶上的房子,自我从小记事起就在那里了,几十年过去了,这块土地上的很多人已经老了,它还是那个形状,似乎还能在那里存在若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