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戈亮今年多大了(写给梁戈亮的一封信)
粱戈亮今年多大了(写给梁戈亮的一封信),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粱戈亮今年多大了(写给梁戈亮的一封信)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梁戈亮,1950年生于广西玉林。中国前男子乒乓球运动员,采用横打、削球,以削球为主要手段,攻切结合,长抽短吊,灵活多变。他曾五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运动生涯1971年第31届世乒赛,获得男双冠军(与庄则栋合作),是获得男团冠军的中国队主力之一;
1973年第32届世乒赛,获得混双冠军(与李莉),是获得男团亚军的中国队主力之一。
1975年第33届世乒赛,获得混双第三名(与张莉),是获得男团冠军的中国队主力之一。
1977年第34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双冠军(与李振恃合作)和男单第三名,是获得男团亚军的中国队主力之一。
1979年第35届世乒赛,获得混双(与葛心爱)、男单、男双(与郭跃华)第三名,是获得男团亚军的中国队主力之一。
1978年和1979年两次被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勋章。
梁戈亮也是我国第一个在团体赛中丢掉三分的选手,导致我国在32届男团中丢掉金牌,尤其是输给了瑞典板凳球员维克斯特罗姆。被公认为中国乒乓球史上最冤的一场比赛,而他在第35届世乒赛上连失三分,对中国队的士气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梁戈亮是我国70年代最优秀的男运动员,他连续参加了五届世乒赛。5届世乒赛全部夺金,共6枚奖牌,是当时的中国乒乓球队无法比拟的。(第31届男团,第32届混双,第33届男团,第34届男团和男双,第35届混双,像他这样立下汗马功劳犯下大错的球员,中国乒乓球找不出第二个。
乒乓外交梁戈亮对于30或40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只要提起他曾经的辉煌,就会生出无比的敬意。他是乒乓球世界冠军。当他获得世界冠军时,他是一个耀眼的明星,不亚于姚明在当今篮球迷心中的地位。自1971年他第一次获得乒乓球男子团体世界冠军以来,30多年过去了。当时20岁的梁戈亮已经500多岁了。被北京大学医学部聘为教授,成为学校高级教练,成为高校少有的世界冠军体育教授。从世界冠军到北大教授,跨越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时代,其间有很多沧桑和故事。在与梁戈亮的接触中,梁戈亮用平静的语气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尤其是至今常被提起的乒乓外交。他说见证那段历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庄则栋推荐我去周恩来。
我能成为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一员,多亏了庄则栋,他把我推荐给了周总理。
那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概是国家领导觉得一直吵下去不好吧。他们总是想恢复一些正常的秩序。那时,乒乓球是中国的强项。周总理认为乒乓球有助于恢复国际交流,于是周总理决定让中国乒乓球队恢复训练,做好外事准备。
有一次训练结束,周总理来了,问在场的人,乒乓球后备力量怎么样?一时间没人说话,也难怪“文革”闹得基本没人抓。有没有优秀的预备队员,一般人都不知道。见大家沉默不语,周总理把目光转向庄则栋,问道?你有什么看法?庄则栋说,有一个人叫梁戈亮。,周总理问了我的情况和我的打法。这样周总理心里就有数了。
没多久,我们给周总理做了乒乓球训练报告。那一次,我和周兰荪玩了一个游戏。周兰荪是一个非常熟练的球员,他是众所周知的重炮手。他的推挡技术也很好。我用的是长胶皮球拍,以削球为主,发球侵略性强。那天我赢得了周兰荪。周总理是乒乓球专家,他看了以后很高兴。周总理当时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就拿“广西玉林人”来说吧。周一,总理让我现场说几句当地方言。就在这次报道赛之后,我成为了国家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这一年,我20岁。
其实文革开始后,我也没怎么练过。我向周总理汇报的时候,也是现在买卖,心里打鼓。“文革”期间,国家体委也是派系斗争,没人多练。我和庄则栋是对立的两派。当我们去他家要财产时,我跟在后面。当时我还只是国青队的一员,16岁。我也很好奇想看看庄则栋家是什么样的,也跟着起哄。,当我向周总理汇报时,我并不是完全没有想法。我更加注重向他人学习。刚进国青队的时候,我观察过国家队的主力球员。突然,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我看到了世界冠军的所有招数,所以我尽力去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没有重复,这样我的水平就会好。,庄则栋推荐我是有原因的。庄则栋比我大10岁。1966年,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我失去了他。不过平时和庄则栋一起训练的时候,我有时候也能打得过他,威胁很大。他知道我的潜在实力,所以他一定会推荐我。
应该说,在我的一生中,有许多人影响了我,其中我最感激的是周恩来和庄则栋。
1971年3月,在日本名古屋,我第一次作为国家队的主力队员参加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31届世乒赛不仅对整个国家来说是不寻常的,对我来说也是不寻常的。这次国际比赛,在阔别六年之后,斯威思林杯回到了中国,我是获得男团冠军的中国队主力之一。
第31届乒乓球锦标赛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乒乓球热。乒乓球已经成为周恩来民间外交的一张王牌。第31届乒乓球锦标赛后,澳大利亚乒乓球队来了,加拿大乒乓球队也来了。更有意义的是美国乒乓球队也来了。中国队所谓的“乒乓外交”和“以小球转大球”的杰作,就是在这次世锦赛上创造的。,周恩来对乒乓球队的贡献,尤其是在外交上的贡献,是更被看重的。这次比赛之后,也就是五一劳动节,周恩来见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乒乓球队之后,邀请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吃饭。总理说“我很高兴。我代表主席请你吃饭。”他还说你这次打得不错,完成了任务,拿着冠军回来了。主席说,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我代表主席和你喝三杯酒。之后就真的是三杯了。是茅台酒。饭后,总理很高兴,问我们还要什么。我们说我们想见毛主席。周总理说好吧,我们一起去天安门广场。就这样,我们一起去了天安门广场。在天安门主席台上,我们跟随周总理来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见到我们也很高兴,和我们握手,但没有说话。当时觉得很荣幸。林彪“九一三”事件后,毛主席再也没有去过天安门广场,所以那是毛主席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露面接见我们。这时,毛泽东和林彪之间的斗争已经很激烈了,这是后来才知道的。
中美关系的大门被乒乓球队敲开了。
周恩来经常对中国乒乓球队说我们要有人民外交的观念,要善于搞民间外交。可以说,在“文革”期间,是周恩来锻炼了中国乒乓球队,实践了他的外交思想。如果没有这种教育,第31届世乒赛可能不会发生一些事情。
当时有一个关于是否去日本参加第31届世乒赛的争论。当时和日本没有邦交,乒乓球队可以去。这是民间外交。但当时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中国代表团会不会被暗杀,会不会搞破坏,都是很严重的问题。中央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周总理对我们说去不去,你们商量一下。
争论的结果是,有人主张去,有人主张不去。
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说我要去。
这样,由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决定,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决定之后,我们的教育是,不怕死,不怕苦。要做好为事业做出可能牺牲的准备,国家利益重于泰山。我们当时的想法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可能有别的考虑。,周总理也作了具体安排,从各方面保证我们的安全。到了日本以后,右翼势力确实很猖狂,日本政府在安保方面也做得非常细致。毕竟这是两国关系的问题,出了事他们要负责。
没想到,我们去了,机会就来了。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是中国乒乓球队队员庄则栋和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的一段恋情引发的乒乓外交。
科恩那天上了中国乒乓球队的豪华轿车,当他发现自己上错了车时,感到有些尴尬。庄则栋上前说,欢迎!欢迎光临!他还谈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这种看似平常的交流,因为发生在当时两个敌对的国家,变成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难怪一个副团长捅了庄则栋一刀,叫他不要再说了。当时我很年轻,但我认为庄则栋做得对。周总理总是给我们讲人民外交。在我们的意识里,人民外交这个概念还是存在的,庄则栋这样做很正常。接下来,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比赛结束后,他们提出来中国参观。美队一听,说也想来中国。这是一个严重的事件。代表团立即报告了总理,总理又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批准了美国队的到来。美国政府也对这一事件喜出望外,他们一直在寻找改善对华关系的方法。
1971年4月6日,中国乒乓球队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访华邀请。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群美国记者成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被允许进入新中国的美国人。4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包括科恩在内的美国乒乓球队成员,并对他们说,你们揭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关系的新篇章。体育馆里,中美两队进行友谊表演赛,我和一个黑人选手对决。
中美关系始于乒乓外交,看似偶然,实则有一定的必然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乒乓球已成为中国的优势运动。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周总理很有远见,把这样一项运动用在民间外交上。中美两国都想改善关系,但苦于没有机会。没想到,乒乓球出现了裂痕。
周总理不仅通过乒乓球解冻了中美关系,还将乒乓球外交延伸到亚非国家。“文革”的结果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疏远了,通过乒乓球比赛拉近了我们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周总理提出友谊第一,竞争第二。“文革”后期,我们需要朋友,也交了朋友。周总理把乒乓球外交球打得很火,江青也想插手乒乓球。可以说体育和外交的结合是那个时代的发明。“文革”期间,我们在亚非拉举办了几次乒乓球友谊赛,邀请亚非拉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来。如果没钱,我们会给你飞机票,还会照顾吃住。在比赛中,我们经常丢球。现在,人们可能不理解,但当时我们为了国家利益,或者说为了乒乓外交和对外交往发展的需要而让球。我也有过丢球的经历。我把它给了日本乒乓球运动员河野满,我以前从未输过。因为当时定的目标是拿四个冠军,而且任务完成了。
作为乒乓外交的实践者,我们接受的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也不可能有任何其他奢望。工资只有38元,没有奖金。奖励是荣誉勋章。海外比赛只有30多块钱的零成本。
尽管如此,我并不后悔,因为为国家做点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1997年,我带着伤腿参加了乒乓外交25周年庆祝活动。
我是1985年出国的,当时35岁。我出国的想法很简单。周恩来赴法工作和学习对他的革命经历产生了影响。我一直在许多国家打乒乓球,但我只是四处看看。像周恩来一样,我会和当地人在一个地方呆一段时间,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抱着出去看看的想法,我最终选择了德国,因为德国的乒乓球俱乐部比较多,赚钱相对容易,更容易生存。我想在回中国之前呆几年。没想到,为了在德国长大的孩子,我迟迟没有回国,一呆就是18年。在这18年里,我在慕尼黑和德国其他城市学习语言、演奏和教学。做了一些体育用品的生意,在慕尼黑开了一家体育用品店。直到一次意外,我面临着另一种选择。
那是1997年的一个复活节。在我回家的路上,我的车被撞了,人受伤了。后来我老婆跟我说,现场惨不忍睹,车里冒烟,我浑身是血,毛衣,皮带,血肉模糊。被送到医院急救,诊断是骨折。在医院的那几天,我想的最多的就是能不能打乒乓球。当时,一些德国媒体报道说,梁戈亮不能再打了。乒乓球是我事业的支撑,是我价值的体现。此时我心中的信念是我离不开乒乓球台,我不能不打乒乓球。所以住院没多久,我就强烈要求出院,然后就开始顽强的锻炼。腿一好,就开始每天跑步。
车祸后三个月,也就是1997年7月至8月,国家体委告诉我,为纪念“乒乓外交”25周年,中国乒乓球协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乒乓球协会将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联合举办一系列交流活动,我有望参加,但要自费参加表演赛。没有任何犹豫,我自费去了美国。来了很多人,可惜庄则栋没来。活动挺隆重的。庆典期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发表讲话,肯定了乒乓外交的重要作用。在这次演讲中,他证实了这样一个信息,在乒乓外交之前,美国政府一直在寻找打开中国大门的机会,找不到。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斯诺和他一起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表演赛,我的对手是25年前在北京比赛的同一个黑人选手。他有备而来。他知道我出了车祸,想在腿伤还没完全痊愈前一次赢,他输了。
作为乒乓外交的见证者,我深深感到,能为国家做点事,我很自豪。
我也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很多。在我看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德国,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不执教德国国家队,不申请德国护照成为德国公民。车祸后,我决定回中国。现在我是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体育教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粱戈亮今年多大了(写给梁戈亮的一封信)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