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的人生,你对奥黛丽赫本了解多少
文
廖展熙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前言奥黛丽赫本相信大多数人都熟悉这个名字。喜欢老电影的朋友可能看过她的成名作《罗马假日》,《窈窕淑女》,《蒂芙尼的早晨》等。即使是没见过的朋友,可能也从一些平台上看到过很多赞美她美丽的图片或视频。
毕竟她已经连续多年在外媒各种比赛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世界第一美女”的称号。
不仅普通人对她惊叹不已,就连很多名人都是她的忠实妆容。
如今有很多少年明星出席活动时刻意模仿她的经典造型,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如果你认为奥黛丽赫本仅仅因为她的美貌就值得关注和赞美,那就片面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奥黛丽赫本的生平事迹,试着一窥究竟。
作为一个贵族家庭的后代,奥黛丽赫本于1929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东南区吉耶维街48号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经济条件优越,6岁就被送进了贵族学校。
1939年,欧战爆发,赫本随母亲回到荷兰。同年,她正式进入荷兰安恒音乐学院学习芭蕾舞。
1940年,宣布中立的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赫本一家被指控犹太血统,不仅财产被没收,亲戚叔叔也被枪毙。
一夜之间,天庭迷人的少女陷入了泥潭。赫本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他不得不在工作日以郁金香球茎为食。他太饿了,所以他尽力用水充饥。
经过几年的折腾,当时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赫本严重营养不良,越来越瘦。
但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赫本也从未停止练习芭蕾。
二战中后期,她还通过芭蕾舞表演为荷兰游击队秘密筹钱,甚至多次利用自己小时候的身份给游击队送情报。她刚毅勇敢的性格在小时候就表露无遗。
那段又苦又苦的日子,对年轻的赫本来说,无疑是黑暗的。但幸运的是,她以一颗赤子之心,活成了一盏明灯,不仅温暖了自己,也造福了他人。
1948年,赫本前往英国伦敦的玛丽兰伯特芭蕾舞学校继续学习芭蕾。,由于早年营养不良,她被告知不适合成为一名专业的芭蕾舞演员。
她虽然放弃了,很无奈。后来为了帮忙养家,她开始做兼职模特,参加一些歌舞团的演出。
因为缺钱,她不得不回到荷兰,她母亲那边。
本来有点郁闷,但恰逢荷兰纪录片短片《荷兰七课》招聘,需要精通荷兰语和英语的人。碰巧的是,她很擅长,也很漂亮,所以她很幸运地被选中了,她也亮相荧屏。
此后,奥黛丽赫本参加了多场音乐剧演出,给业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并以其美丽的外表、良好的舞技和敬业精神吸引了好莱坞的目光。
1951年,赫本受邀在英国拍摄电影《天堂里的笑声》。虽然不是主角,但她正式宣布进入了华丽的电影圈。
1952年,她被音乐剧《金粉世家》选为女主角,在美国百老汇连续演出219场。她凭借这部戏获得了托尼奖最佳女演员奖。她今年才23岁。
,真正让她被全世界知道和认可的,还是1953年播出的电影《罗马假日》。她也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时年24岁,可以说是年少成名。
难得的是,成为炙手可热的女演员后,年轻的赫本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潜心钻研演技,尽可能尝试不同的角色和风格。几乎每年他都会交出一两部好的电影作品。
随着《龙凤配》、《窈窕淑女》、《甜姐儿》、《蒂芙尼的早餐》、《龙凤配》等热门影片的播出,她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人气也在不断攀升。
简约时尚icon,奢侈品纪梵希50年代半个世纪的“全球代言人”,当时媒体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人们对时尚的认知也没有那么个性化。很多时候,名人的着装是用来判断潮流和模仿潮流的。
1954年,奥黛丽赫本在拍摄《蒂芙尼的早餐》时与设计师纪梵希合作。
剧中,赫本的服装风格由当时的繁琐转变为简约,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惊艳了观众,也征服了专业评委,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此后,赫本和纪梵希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她在后续的影视剧中频繁穿着她的品牌衣服,强烈崇尚简约,给人一种疯狂的存在感。
1961年,随着0103010的走红,赫本在剧中穿的纪梵希设计的服装风格得到高度评价。
高扎的丸子头,大胆的珍珠配饰,曲线玲珑的小黑裙,长手套,不仅在当时受人推崇,即使在今天,依然是很多美艳女明星在造型时会参考的对象。
,赫本对纪梵希品牌的喜爱并不仅限于剧中。戏外她总是选择这个牌子,无论是参加晚会还是颁奖典礼,就连她结过两次婚的婚纱也不例外。
可以说她为纪梵希品牌走出圈子和咖啡馆的推广贡献良多。她在当时是一改繁琐花哨的着装习俗,推崇简约风格的时代代表。
那时候其实还没有全球品牌代言人或者明星“带货”。如果有,她绝对能胜任半个世纪。
赫本和纪梵希
致力于慈善事业,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我们都知道娱乐圈是一个多姿多彩,魅力四射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年轻有名气,事业顺利的人。
奥黛丽赫本不一样,除了认真做。
好演员的本职工作和简约时尚icon外,她一生都致力于帮助贫困儿童。
这可能和她小时候生活在战区,自己有过艰苦的日子,深知孩子在其中的不易有关。
所以在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时,她会抽空去做慈善帮助有需要的贫困儿童,在息影后更是全情投入,直到逝世前都毫不含糊。
根据官方资料显示,她主要致力于帮助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们。其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国家,她一直孜孜不倦的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想真正的帮其改善其生活。
甚至在去世的前一年,她仍坚持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并在当地展开考察、实行救援。
其实,奥黛丽·赫本早就登上了人生的高峰,完全可以尽情享受旖旎风光,但她并没有沉浸其中。
很难得的一点就在于她从未忘记自己曾举步维艰的时光,并且懂得推己及人,不希望再有可怜的孩子重蹈覆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其品性是经得起推敲的。
情路坎坷,两度离婚后终得良人
相比在事业上的辉煌,奥黛丽赫本的感情生活并不顺利。
在参演电影《罗马假日》前,她曾因歌剧演出结识并爱上了一个男生,并且订了婚。
但随着赫本知名度的不断攀升,两人聚少离多,加上赫本母亲的极力反对,两人只能分道扬镳。
随后,赫本认识了演员兼剧作家梅尔·费勒,经过一年的相处便步入了婚姻,6年后诞下了长子。
只可惜两人因为在事业上的发展差距日益增大,造成了一定的矛盾冲突。
最终在1967年,两人结婚13年后,离婚了。
两年后,赫本嫁给了在出游希腊时认识的安德烈·多蒂,并于1970年生下了次子。因为想经营好婚姻不想再因事业被掣肘,她决定息影全心全意去做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但天不从人愿,这次她的婚姻虽然没有再因为她成功、繁忙的事业出现问题,却因为男方始终流连花丛夜场而不得不再一次面临破裂。
可能是对婚姻有些失望了,或者是更谨慎了,在1981年再度离婚后,赫本认识了演员罗伯特·沃德斯,尽管两人随后互生情愫住在了一起,却致死也未再正式结婚。
奥黛丽·赫本被誉为“坠落凡间的天使”,其实从来都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
她坚毅、勇敢、善良的品性,在演艺事业上的力求上进,对时尚风潮的重新定义和引领,在慈善活动中呕心沥血的付出,在我看来都是比外在更耀眼和值得关注的存在。
对她多一些了解后,你就会明白她的美不局限在皮相,更多的是在内在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