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瞒天记》结局,误杀瞒天记和误杀剧情一样吗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动物!”这是一个被女儿强奸而悲痛欲绝的母亲的怒吼。与同母异父的警察局长相比,这个柔弱的家庭主妇毫无畏惧,眼里却喷火。一方侮辱女儿,另一方误杀儿子;一方要拼死掩盖事实,另一方要忍痛查明真相,就像两只母狮为了孩子本能的争斗。两个女人之间浓烈的火药味甚至冲出了大银幕。
电影《误杀》的故事从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参加的夏令营开始,主人公李伟杰和他的妻子阿玉的大女儿被当地警察局长的儿子下药并强奸。随后的视频威胁称,女生不小心“杀死”了男生。粉丝父亲为了保护妻女,只能用谎言为家人打抱不平,用“时空剪辑”的蒙太奇手法与警察斗智斗勇。在这场悲剧中,两个家庭都是受害者。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下意识的来自家庭,一切都是为了爱情。
除了“年度惊喜犯罪商业大片”、“最佳反杀人电影”的高评价,“超越社会现实的深刻教育意义”也是《误杀》公认的亮点。
俗话说人生之初,性本善,但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善良的吗?最近校园暴力频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最大程度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这部电影传达的一个意思就是启发观众反思如何保护孩子,如何更多的约束自己。
电影中,警察局长的儿子,一个越权的官二代,深信自己的母亲在警队身居高位,认为自己在外面惹的麻烦总会有人管,于是变得越来越跋扈自大,从16岁开始就成了开着豪车到处惹事的小流氓。事实上,即使发生了打架差点弄瞎人眼睛的恶性事件,也没能引起导演妈妈的足够重视。她一边派手下拿钱找受害人,一边用母爱为儿子受伤的手擦着药。无原则的溺爱,一次次突破了警察局长作为母亲的教育底线。相比之下,他忙于竞选议员的父亲,可以把他的教育理念为简单粗暴。面对一个惹事生非的儿子,乱进来就是一记大耳光,而他惩罚儿子逃课的方法似乎只有一个封掉他的信用卡。
目前教育的两个典型弊端集中在警察局长的家里,而其酝酿的不良后果逐渐显现在警察儿子身上。在夏令营犯下大错后,当他继续步步紧逼受害女生时,他严重误判了事件的后果。在他有限的认知里,他妈妈可以用钱帮他。但可惜他从小娇生惯养,因为第一次欺负别人就失去了父母给予严厉教育的机会,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可以说他是被爱情害死的,溺爱是一种软暴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行为来考验自己的底线和与世界相处的原则。这个时候他是无意识的,需要家人的正确引导,所以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出身家庭没有教育好他,将来社会一定会弥补这个教训。
在影片中,李伟杰的家庭教育并不顺利,尤其是父亲和长女之间的矛盾。从影片开头就能发现一家人在饭桌上的对话。大女儿难得有机会拿到夏令营,满心欢喜地让父亲签了,但父亲的注意力被高昂的费用吸引,一场争执不可避免。,不懂事的小女儿此时又提起了买钢琴。,她毫无悬念地被“小气”的父亲挡了回去。
李伟杰只是一家网络维护店的老板。他没有野心,甚至有些卑微怯懦。他的日常爱好是看电影。他的世界很小,家庭就是一切。当亲情、罪恶、道德、责任、担当全部交织在这个胆小的中年男人身上,那一刻,generate表现出了他对家人最原始的爱。面对为自己被杀而痛哭流涕、悔恨不已的大女儿,那句“父亲在就没人会坐牢”表现出了一个平庸父亲的血性。
“萍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习惯了一回家就关门,不愿意多陪我一会儿,多说一句话。我很迷茫,也很苦恼。作为父亲,我不知道如何和女儿沟通。我多么怀念小时候你信任我,依赖我……”作为一个“小学没毕业的父亲”,李伟杰对女儿的爱是隐忍的,苛刻的,甚至是错位的。每天忙于她的生计,让他无暇关注她孩子成长的细微变化,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在电影的结尾,良心发现的李伟杰自首了。在警车上,他松了一口气,甚至有点松了一口气,父女通过这样的事情,重新获得了过去的信任和依靠。
影片中最让人心碎的是小女儿。半夜醒来,看见母亲和妹妹在院子里埋尸体,被父亲教训着应对盘问家庭模拟审判,目睹父母在派出所受尽折磨,被警察局长责骂咆哮着逼问真相.惊恐的眼神,无助的泪水,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这个年纪经历了这一切不该经历的,终于学会了和谎言作伴。影片结尾修改分数的试卷可能是推动李伟杰最终选择自首的决定性力量之一。他发现,虽然本能的父爱暂时挽救了家人的安全,但无形中夺走了小女儿纯真的童年,正在把她变成他不想看到的样子。通过面对自己的错误,他想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和承诺。我希望还不算太晚。
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四百击》,美国《大象》和《水果硬糖》,英国《伊甸湖》,德国《白丝带》,韩国《犯罪少年》,日本《坏孩子的天空》,中国台湾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少年电影纷纷进入观众视野。近年来,《过春天》、《日照重庆》、《全民目击》等类似的国产电影陆续搬上大银幕,足见电影人观察现实生活、关注儿童成长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近年来少有的类型片,这一次,电影《误杀》展开了对青少年问题的挖掘和探讨,以及对《缘起缘灭》教育方式的审视和反思。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纯洁的。无论是粉丝爸爸还是警察妈妈,都不会因为阶级和环境而改变,会因为爱的程度和方式而带来不同的后果。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不称职的父母。全部
说原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给孩子的品行及时打下坚实的基础已属重度失职,放任他们在堕落的路上渐行渐远更是大错特错。如果说经历了这一磨难,《误杀》中李维杰对女儿的教育还有着多种可能性,那么警察局长的丧子之痛却无论如何无法平复了,当她情绪崩溃地冲小女孩咆哮时,狰狞的表情掩盖不住眼中的泪光,那是一个母亲的心碎。(吴晓东)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