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格式 现代,现代诗简短格式正确

生活百科 2023-04-29 18:18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概念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诗和现代诗相比,通常不拘泥于格式和节奏。

  现代诗歌的主要流派

  新月派又称新格律诗派,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罗隆基、陈垣为代表。新月派提出“理性控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崇尚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注重修辞装饰,追求言意的精炼。它独特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的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九叶诗派,1981年由曹新之(杭月河)、辛笛(王新笛)、陈、唐琦、唐飞、杜、穆旦、袁可嘉等九位杰出诗人发表,称为九叶诗派。

  晦涩的学校。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诗人。他们挑战当代诗歌的传统规范,相继发表了大量当时“正规”诗坛无法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歌。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用一系列琐碎的意象含蓄地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鄙夷,为现代意象诗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和新的空间。他们从地下秘密写作和交流转变为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新的诗歌运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朦胧诗派逐渐进入高潮期,以1979年3月《九叶集》日发表《上北岛》短诗《诗刊》为标志。随着《回答》这首诗的出版,“朦胧诗”开始从地下状态进入大众状态,新诗潮的诗人不仅迅速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杂志《回答》,发表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谷城、何江、舒婷、芒克、何江、李嫣等。引发了诗坛乃至整个文坛持续数年的“朦胧诗”的巨大争论。

  其他诗歌流派如湖滨诗派、七月诗派、新边塞诗派、海上诗派等。

  根据表达式

  按表现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根据节奏和结构

  根据语言的节奏和结构,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诗。

  写作技巧

  现代诗歌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一种摆脱格律束缚,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诗歌风格。现代诗歌的写作和古典诗歌一样,要定调,要取象,要抒情,要升华,要分行,音韵等形式因素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写作更注重一些实质性的内容。诗歌很注重情感的表达,古典诗歌形式感很强,现代诗歌把情感的表达放在第一位。旋律、分支、表达技巧都是围绕情感这两个关键词展开的。

   1.设定基调

  所谓调,就是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特征。情绪或悲或暖或惆怅,风格各异;思想可以是爱国的,热情的,也可以是某种思想,包罗万象。语气是一首诗的关键,可以说影响着诗的整体风格。

  例如,有这样一首诗

  你是我的宝贝。

  宝贝,每当我想起你

  会很痛很水。

  只是因为我想你。

  看完之后,你觉得是诗吗?第一反应是,这不是诗。言语中找不到一丝情感,却令人厌恶,难以言说。有什么问题?合拍。感觉苍白,更别说思考了。显然,这是这首诗的基调。从“甜心”到“宝贝”,听起来很俗很无聊,而“疼痛流鼻涕”看似耸人听闻,实则让人恶心。绝对不能有这种“思维”。如果你贡献了,你肯定是第一个死的。为什么?只是你的感觉不真实,缺乏想法,也就是说,基调没有定下来。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之所以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的“皇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感。那么写诗是要有感情,而且必须是真情实感,这样诗歌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动。感情的真实,如果不是真心的,一定是真实的。就是让你用感情感动人,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产生心灵的回声。且看下面这首诗

  心里突然一痛。一定是

  母亲扣好的针线穿透了她的心。

  是的,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线在我妈妈手里。

  这是《今天》诗中诗人食指写下的感人诗句。让这个第一次离开家,离开母亲,踏上远方的人读了,心里也有滋味。你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你对家的不舍,对母亲的爱,对未来的茫然。所以著名评论家崔维平评论这段话,说“也许对于灵魂来说,可以伤害它以表明它是一颗心”。多么深刻的论述,诗人当时的心情的层层叠叠,仿佛一下子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诗歌也是智慧的结晶,体现在思想上,就是能耐读,给人思考的空间。诗歌的思想性也表现在这方面。是诗的生命,读久了让人厌倦,越读越享受。舒婷《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中的那句诗至今还回荡在人们的耳畔“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膀上哭一夜”。在这里,女性思想的细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她们“压抑已久的悲愤”得到了释放,真挚动人。诗歌的基调取决于情感和思想。从这两方面思考,很容易激发。

  读者与作者在理解上的共振,这样的诗歌写作,调子便是拿准了,拿到位了。

  



 

  2、取象

  “象”是什么?这里指没有负载着情感和思想的物质,可具象为物件,动作,细节等等。整个取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它的内容很繁杂,可以是生活,社会,艺术,体育等诸方面,只要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皆可以调用。

  既然是取象,就必然要搞清楚“象”的来源,这是至关重要的。象的常见类型表现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古老文化,这是象的主要来源。文化的象涵盖面广,有意蕴,有深度。这样象的取得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长期的阅读积累是必要的手段。勤加阅读,存放在脑海中,运用起来也就会省去不必要的周折。比如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其中对物象“莲花”的运用“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可以说写尽了时光的流逝,容颜的衰老,既带有点点的感伤,又散逸着古色古香的气味。

  第二类为现实生活,这是象的重要来源。生活是有质感的,原汁原味,更容易去感染人。从生活中取象,又不可泛泛地取,要注意典型,这样的象才有价值,能较为集中的表达生活。诗人海子在诗歌《女孩子》中写道她走来/断断续续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行走如同文字“断断续续”,洁静如“清凉的露水”,这些充满生活意味的象,让诗歌更有生活,更有韵味,更显个性的美感。

  第三类为联想想象,这是象的特别来源。联想和想象是构思写作的关键要素,在潜意识里还能暗示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思想的倾向,为读者解读作品提供契机。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象常常是扭曲的,变形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等你,在雨中》如是写道步雨後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从“典故”“ 姜白石的词里”里走来,明显带有想象的色彩。从古至今,时空错叠,致使象很夸张,却很有诗味,彰显了意味诗哲的智慧。

  取象的过程,是其与心契合的过程,倘若让象远离心灵,即使这个象取得再好,也是失败的,没有意义的。那么,这首诗歌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接下来便是寄寓的过程了。所谓寄寓,诗家又云“寄托”,就是将情思附着在象上表达的过程。《古今词话》中称,东坡先生作“卜算子”一词,“拣尽寒枝不肯栖”,“按词为咏雁,当别有寄托,何得以俗情傅会也之句”。可见诗歌写作中“寄寓”之重要,能够将“俗情”深化,拓宽了诗歌的表达空间。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曾经有过一段关于“寄寓”的高论,就是“胸中之竹”。“眼前之竹”便是象,而到了“胸中之竹”的阶段,便是寄寓的过程。《庄子•齐物论》中写道“昔者庄周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此便为寄寓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个人的情思与象合二为一,到了“忘我”的地步。

  寄寓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表现为三种常见的形式,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缘事抒情。其中的“景”“物”“事”都是象,这便让情感和思想有了传达的通道,也增添了诗歌的含蓄、内敛的美感。

  



 

  3、抒情

  所谓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借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通常的景色书写都是和情思的表达合拍的。而景色又有乐景和哀景之分,突出的借景抒情的技法无外乎两大类,乐景衬哀情和哀景衬乐情,换句话说,便是以美衬丑,或以丑衬美。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名作《死水》

  也许铜的要绿城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它蒸出些云霞。

  一汪没有“半点漪沦”的死水,却被先生赋予了娇艳的色彩之美,使之与我们的情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此丧失生气的事物,却显现出了让人作呕的美了,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埃死水的污浊,在其美丽的外表的衬托之下,异常醒目,催人深思。

  所谓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绘,借以表达个人的某种情感和思考。一般的局面是以物衬人,最终二者融为一体。常用的技法便是象征,这是诗歌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作品借某种事物,表达某种情感、理念,思考和意图的一种表现手法。请看诗人牛汉的名篇《半棵树》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诗中的“半棵树”形象很逼真,读起来意味夺人,象征性更加明显。它象征了面对厄运不屈服的灵魂,这其实就是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半棵树”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争,便是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抗争。诗人借这“半棵树”的形象传达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感怀。

  谈到缘事抒情,这是我国诗歌悠久的艺术传统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都有广泛地运用,也是现代诗写作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表达技法,也可以将之细节化为起兴手法。先叙述,然后引发抒情或思考。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思为,打扮多么得体的公子,我的心为你跳动了很久。“子衿”代指打扮得体的公子。先叙述相遇,然后抒发对方的羡慕之情。这在后来的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文字树梢树枝树根根/青山清水有亲人。叙在前,情在后,层次分明,容易让人把握情脉。

  寄寓是现代诗歌写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要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意是情和思的结合体,寄寓便是让意和象和谐统一,营造一个完美相融的艺术境界。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让真情寓于象中,形成意象,以求境界的相浑与一。

  



 

  4、升华

  诗歌写作进行到这,还并没有结束,要想其更为完美,还需要进行升华。这里升华的含义有三重意义、结构和技法。很明显,意义是核心,结构和技法是表达的手段,为前者服务。意义的升华,就必然是结构和技法的提升,这是一个辨证而又统一的过程。诗歌写作升华的技法有如下几种,可供选择

  第一种,点染意境。这种方法化自绘画,就是在诗歌的关键之处,予以点染、开拓,发掘一种新境界。这要靠“灵机”一动,才可能实现。好像有那么一点,着一字,而神韵全出的味道。如诗人顾城的《远和近》一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短短的两个结句,便由云衬托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之大,写尽了人生的况味。

  第二种,点明情思。这是现代诗常用的升华法之一,它的好处,在于诗歌不至于太过晦涩难懂,早期的现代诗的写作大多如此,大有写散文的时候,“卒章显志”的感觉,或者说“立片言以居要”的意味。如作家冰心的《纸船》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如此,将母亲的爱借纸船表达了出来,托物言志,情思绵长。篇末点明主旨,升华了诗歌表达的不尽情思。

  第三种,强化主题。这也是现代诗写作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前后呼应或反复吟唱。前者显得结构完整,后者则感情热烈,还让我们看到了情思动态的流动过程。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就是如此。诗中多次的以呼号的方式,高呼“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不但情感真挚,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深化。沉下心来品味一下全诗,你还会发现,该句总是的表达的关键位置,自然的呈现。反复吟咏之下,将诗歌的表达渐趋推上高-潮。

  诗歌的升华,并不完全等于在完篇结尾之时作一些加工,它还包含更多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寄寓是需要选择象的,而不同的感情表达,所选择的象也不一样。象有亮和暗之分,情思也有亮暗之分,它们是表达上的客观对应,而升华便要让这种对应表达得更完美更有表现力。

  升华还包含了境界的提升,诗歌的表达有大小境界之别。一首诗的境界,并非本来就有的,要凭借诗人的生花妙笔去点染。如诗人北岛的《回答》中的那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通行证”和“墓志铭”,这是两个富有神采的名词。开篇便让全诗的调子变得崇高,境界也顿显得开阔。文末的两句“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则更见深邃,叫人隐隐约约地,体味到了诗人对前方的那份执着和自信。

  



 

  诗歌的写作是系统工程,从定调,取象,寄寓,到升华,每一个环节都是表达的重要部分。倘若其间一环出现故障,诗歌的写作架构就会遭遇坍塌的危险。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到以一颗真心去对待每一步的落实,这样才能让作品凸显好而新的气象。

  



 

  ,写诗还必须怀有真情,真思,这是写作的神,因为诗歌是凭借情思取胜的。如果你想精心编制一个谎言,那么就请你早点走开,别打诗歌的主意,不然你就危险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