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领域比较火的三个词2020(互联网+创业的三个关键词)
互联网领域比较火的三个词2020(互联网+创业的三个关键词)、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互联网领域比较火的三个词2020(互联网+创业的三个关键词)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转眼间,2021这个数字正式成为历史。
在适应了两年的疫情常态化后,各行各业的表现终于有序回升。以电影行业为例。根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472.5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1.46%,位居全球第一。
,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互联网行业在2021年并没有重现往日的辉煌。相反,负面事件,如裁员、股票暴跌、巨额罚款等。已经成为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共同主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五个关键词来回顾2021年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看看深陷泥潭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做错了什么,又会以什么为救命稻草。
01
反垄断
互联网降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过度扩张发展带来的涟漪。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开始,大部分传统互联网公司在转型过程中也开始追求所谓的“生态”。
,随着巨头的触角越伸越长,难免会出现垄断问题。比如2015年以来,阿里依靠淘宝的流量,胁迫商家“二选一”。,商户数量相对较弱的JD.COM和唯品会分别在2015年和2017年抵制了阿里的“另类”倡议。
为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从2020年底开始,相关部门开始重点治理互联网企业的垄断问题。例如,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对阿里在中国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我原以为阿里只是监管的一个个案,但想不到的是,2021年,整个互联网行业开始风声鹤唳。
2021年4月,阿里巴巴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罚款182.28亿元;10月,美团也因涉嫌垄断行为“二选一”被罚款34.42亿元;11月,百度、阿里、JD.COM、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因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非法集中,被处以50万元的行政处罚。
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已作出118起反垄断处罚,其中89起案件涉及互联网企业,占比75.42%。
罚款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有关部门还是希望互联网公司能够自律。到2021年底,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厂商主动减少垄断行为。
例如,2021年12月23日,腾讯公布了一项“分红计划”,将向腾讯股东派发约4.6亿股JD.COM,作为中期股息。腾讯在JD.COM的股份将从17%降至2.3%,它将不再是JD.COM的最大股东。与此,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卸任JD.COM董事。
无独有偶,滴滴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时,也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辞去滴滴董事会董事职务。
考虑到JD.COM电商在腾讯支付和滴滴出行中的重要地位,腾讯和阿里在2021年底与投资公司分道扬镳显然不是偶然。
事实上,“反垄断”只是政策监管大潮中最显眼的措施。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相关部门对互联网行业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比如2021年7月,滴滴悄然赴美上市,直接引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进行网络安全审查。,截至目前,滴滴的App在app store中仍处于消失状态。
11月正式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要求互联网平台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和扼杀大数据。随后在12月,豆瓣、唱吧、爱回收等106款app因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被下架。
想必随着相关法案的陆续出台,2021年互联网的强监管只是一个开始。
02
股票下跌
有关部门对非法互联网公司的多次制裁,最明显的影响是,在资本市场上,股价
比如2021年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处罚腾讯、阿里、百度后,这些公司的股票开始飘绿。截至当日港股收盘,阿里巴巴下跌2.63%,腾讯下跌2.89%,美团下跌3.81%。
,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整个2021年,互联网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
根据36kr统计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底,代表中国通用股票指数表现的中国通用ETF已经从2021年初的85.6美元跌至40美元。事实上,从个别巨头的股票走势中,我们更能看到这种趋势。2021年至今,阿里巴巴股价下跌46%,拼多多股价下跌64%,滴滴股价下跌57%。
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互联网公司讲的“长故事”,在流量高峰的背景下,越来越难以吸引投资人。
根据QuestMobile公布的《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数据,截至2021年9月,cmnet月活用户11.67亿。2019年同期,这一数字达到11.33亿。这也意味着整个互联网行业没有天然的流量池可供挖掘,难以用增速掩盖慢性流失。
以近两年最火的短视频为例。财报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Aauto Quicker日活2.72亿,2021年第三季度,这一数字仅为3.2亿,并不比上一年50%以上的增速更加辉煌。
多年来,一直亏损的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利用流量实现增长,这延长了盈利时间线。,随着流量的枯竭,互联网公司的故事越来越难以为继。
以曾经的资本宠儿为例,它一直走的是预仓的“重”模式,用增速掩盖亏损。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峥曾透露,每个前置仓的初期建设成本约为6 ~ 10万元。招股书显示,2020年每日优品的平均业绩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因素构成)为19.6元,占营收的30%。
,随着天天生鲜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们并没有看到其前置仓的成本降低。财报显示,2019年,日保费的业绩成本为30.5%。到2021年Q3,这个数字依然高达30%。
更遗憾的是,随着流量的枯竭,《游仙日报》的GMV并没有大幅增长。财报显示,每日美味2019年GMV为60亿元,2020年为61.3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55.4亿元。
为了止血,游仙开始每天给前仓“降温”。财报显示,2019年,生鲜每天的前置仓数量达到1500个左右,到Q2 2021年,这个数字仅为625个。
,资本市场也开始“降温”每日溢价新鲜。自2021年初以来,每日溢价鲜股价已下跌56%。
03
虚拟空间
既然现有的商业模式触及天花板,互联网公司能想到的办法自然是迎合市场的转型。
例如,当地时间10月28日,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公司将更名为‘Meta’,并表示五年内,脸书将转型为一家超宇宙公司。
无独有偶,曾在电商直播赛道分一杯羹的罗永浩早前在微博中表示“我们的下一个创业是所谓的‘超宇宙公司’.未来科技行业要做的很多事情,必然会把我们引向这个超宇宙,不管我们喜不喜欢。”
就连AI公司商汤科技也开始蹭元宇宙的热度了。据媒体统计,在IPO招股书中,商汤科技提到了47维宇宙。不出所料,2021年12月31日,上市第二天,商汤科技股价涨幅超20%,市值突破1600亿港元。
行业玩家之所以瞄准这个赛道,主要是因为随着技术的成熟,元宇宙载体3354革命性的AR/VR产品有了落地的可能。
以带宽为例。随着5G网络的成熟,其高达20Gbps的高速率和高达1ms的低时延将在更大程度上滋养对网络质量要求极高的VR/AR设备。相比之下,4G的峰值速率只有5G的1/20,延迟是5G的5倍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虽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还没有像脸书那样通过改名来孤注一掷地押注于超空间,但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积极准备相关产品。
比如2021年初,有媒体曝出腾讯正在申请“全息裸眼3D设备”的外观专利;2021年8月,字节跳动收购Pico,VR硬件厂商;2021年底,OPPO和华为相继推出AR智能眼镜。
不过,虽然积极培育相关硬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公司要向制造业转型,因为这些互联网公司瞄准的是AR/VR背后的元宇宙的想象空间。
有业内专家指出,AR/VR/MR很可能会诞生一个比移动互联网更有想象力的“元宇宙”世界,因为它比手机更灵活,传感器也更多。有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超空间相关业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04
制造一辆汽车
与MetaUniverse同步的,可能是特斯拉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价飙升,互联网公司在2021年开始热衷造车。
比如2021年初,百度表示要“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汽车行业”;3月,小米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宣布,小米将投资100亿美元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并称“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中一个重大创业项目”;10月18日,360斥资29亿元入股何忠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哪吒汽车第二大股东。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合理的选择是尽量少接触制造业。因为制造业的运作模式和互联网完全不同,无论是成本还是供应链都需要极高的投入。另一方面,互联网只需要把流量、广告、付费连接起来,就可以实现营收的转化,通过两者的对比做出高的判断。
对于造车,交了学费的蔚来汽车CEO李斌已经明确表示,没有200亿你不要造车。戴森三年花218亿元造车,也说明造车领域困难重重。对此,阿斯顿马丁CEO曾表示“我认为戴森可能低估了造车的难度,祝他们好运”。
之所以在可预见的巨额亏损下,互联网公司仍然不顾一切地跳入类似元宇宙的造车深水区,也是因为智能汽车可能带来极高的商业增量空间。
BCG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汽车从传统机械产品向类似智能手机的智能产品过渡,汽车的利润构成将发生显著变化。互联、自动驾驶、共享等联网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利润构成中,将从2017年的1%上升到2035年的40%。
其实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当前互联网公司积极进军智能汽车行业的热潮,也是在十年前智能手机诞生之初上演的。
比如2011年年中,腾讯与中国电信、五家手机厂商发布了六款天翼QQ智能手机。
2012年5月4日,周也在微博中表示,360将进军手机市场,然后联合推出售价仅1499元,但搭载1GHz双核处理器的华为闪耀手机,当时是小米的标杆。
归根结底,无论是元宇宙,还是智能企业,都不过是互联网公司业务巅峰之后,在资本市场讲述的又一个“马拉松故事”。
在前特斯拉后韦小立的背景下,缺乏制造业基因的互联网公司造车之路能否走得通,还有待检验。
05
裁员
就目前而言,为了“御寒”,互联网公司最有效的工具可能就是裁员。
虽然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临近年底,公司业绩,进行战略性裁员的情况并不少见。,2021年冬天,多家互联网公司大规模裁员,却告诉我们,曾经辉煌的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2021年12月初,有网友爆料称,Aauto faster裁员30%,国际业务裁员30%已经开始。甚至在12月底,Aauto Quicker还进一步对员工的房租补贴和餐费标准下手自2022年2月起,将调整房租补贴,只有社会工龄不足三年的普通员工才能领取,并取消免费下午茶和免费餐费。
几乎与Aauto Quicker,亏损多年的爱奇艺也在12月初被曝裁员20%-40%。龚宇的急功近利要求网络电影涨价,这似乎暗示了爱奇艺的现金流并不充裕。
以Aauto更快为例。之所以把员工裁到之前业务重点的国际团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随着国际战争的失利,自己很难焕发青春。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9月,Tiktok国际Tiktok月活已突破10亿,而Aauto Quicker国际葵月活约1.5亿。
不仅是小巨头,BAT这样的巨头也未能幸免。12月底,百度游戏部门裁员近300人,直播业务裁员90%。腾讯还在年度员工大会上表示,“PCG事业群将启动大规模人事优化。”
对于百度这样的巨头来说,虽然短期内现金流不是问题,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在已经固化的行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同样困难。
以社交产品为例。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应用App》显示,第一梯队的产品有微信、QQ、微博等。第二梯队的有陌陌、谭艳等。另一方面,百度的产品没有一款进入第一、第二梯队。
根据最近的战略,百度的重心早已转移到自动驾驶领域。例如,在12月27日举行的百度创造2021上,李彦宏表示,智能交通将是影响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让五年内中国一线城市不再限购、限行,十年内基本解决拥堵问题。
不能忽视的是,自动驾驶是一个极其烧钱的行当。2021年4月,在接受彭博采访时,李彦宏说“我们都低估了自动驾驶研发的投入。百度去年已经投资200亿造车了。”基于此,百度砍掉边缘业务也无可厚非。
06
准备好更好的前进。
虽然整体来看,2021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严冬,但并不代表整个行业都会走下坡路。
因为行业数据下行,我们也看到了少数公司逆风飞行。以JD.COM为例。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过去12个月JD.COM活跃买家数量已达5.52亿,比去年同期净增1.1亿。
这主要是因为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在中国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二选一”的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随后,商家可以自由选择平台。
至于JD.COM,他终于可以将更全面的范畴扩展到3C之外。JD.COM总裁徐磊在2021年第三季度表示,第三季度,京东第三方业务数量。COM的主站是上半年的3倍,时尚家居的新商家增加最多。
官方数据显示,11月10日,双11,JD.COM正式开售。仅用了6个小时就开售了。JD.COM 6000多个新服装品牌带来的新品数量达到去年同期的15倍,600多个品牌的新品数量是去年全天的5倍。
由此,JD.COM双十一销售额达到3491亿元,同比增长28.58%。相比之下,尽管天猫销售额创下5403亿元的历史新高,但同比仅增长8.45%,仅为JD.COM的零头。
以JD.COM为例,不难发现,在阿里“无垄断”之后,二线平台终于可以凭借优质的服务、创新的理念与巨头公开竞争。
所以,2021年的冬天对t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更多关于互联网领域比较火的三个词2020(互联网+创业的三个关键词)的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