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如何调节宋英宗与曹太后的关系视频(韩琦与宋仁宗)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韩琦如何调节宋英宗与曹太后的关系视频(韩琦与宋仁宗),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韩琦如何调节宋英宗与曹太后的关系视频(韩琦与宋仁宗)。
宋英宗是宋仁宗堂兄的儿子,因为宋仁宗无子,才继承大统。所以宋英宗并非曹太后亲生,因而更容易产生矛盾,韩琦作为宰相,如何调节两宫矛盾呢?
北宋仁宗经常生病,宰相韩琦就劝他早立皇嗣以固根本。但仁宗因自己三个儿子早亡,再立太子就不是亲生的了,所以一直犹豫。
韩琦以"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劝仁宗,说如不早定接班人,以后容易因争皇位而引起祸乱。在韩琦的推荐下,仁宗就立了堂兄的儿子赵曙为皇太子。
没多久,仁宗果然去世了。在韩琦等人的拥立下,赵曙登基为帝,即后来的宋英宗。又推曹太后垂帘听政,以使朝政能有个平稳的过渡期。
谁知没多久,宋英宗就患了疯病,经常对左右臣下暴怒辱骂,甚至扙棍交加。不仅对臣下举措乖常,而且对曹太后也由疑生怨,两宫的关系非常紧张。
一次韩琦入宫奏事时,曹太后忽然呜咽流泪,诉说英宗许多不敬之事。韩琦听后十分愕然,对曹大后说"皇躬不豫,所以言行有些失常。等他病好后,必然不会如此了。后为母,帝为子,今子有病了,做母亲的不能容忍一些吗?"
韩琦认为两宫生怨,不利国家,劝了曹太后,又去劝宋英宗。见了英宗,刚问了安,英宗就向他埋怨"太后待朕,末免寡恩。"
韩琦本来就是说和两宫的,听到这话,就趁势劝慰道"古来圣帝名王,也不算少,为何独称舜为大孝?难道其余的都不孝吗?因为父母慈爱而子孝,本是常态,不足称道。只有父母不慈,子仍尽孝,才能名扬千古。天下岂有不是的父母?对照起来,恐怕陛下做得还不够吧?"
英宗听后,不觉动容。韩琦看英宗有所触动,且病已好转,就请翰林侍讲学士刘敞给仁宗讲《史记》。
当讲到尧为什么要将天下禅让给舜时,就进一步解释道"舜自幼苦寒,没什么背景,尧为何将大位禅授虞舜,而不给自己儿子丹朱?他就是看上了舜的大孝啊!舜继大位后,天下归心,万民悦服,这并非舜有什么特殊才能,只因他能孝亲友弟,德播远近,所以万民才讴歌朝觐,不召自来呢!"
一席话,说的英宗幡然醒悟,点头道“朕知错了。”
从此,英宗就按时进宫问候曹太后的起居安康,并检讨说自己病时昏乱,唐突慈躬,望太后恕罪。
曹太后听后欣慰地说"病时小错,不足为罪。我皇儿四岁入宫,我日夜呵护,抚养成人,正为今日能承继大位,难道现在我会再有异心吗?”
英宗不禁泣下,拜倒在地说"圣母隆恩,如天罔极,今后儿若再忤慈命,是无以为人了,还怎能治国呢?"
曹太后一听,也泪流满面,连忙亲手扶起英宗,说"我不过暂时听政,国家大事还是有大臣主持的,今我儿身体已复原,我也应及时归政了。"
此后,母子和好如初,嫌疑尽释。
封建社会里,两宫不和,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不是皇帝被废,就是太后被囚,甚至出现更血腥的场面,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北魏冯太后与献文帝、清朝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等等。
韩琦作为宰相,在这件事上处理得很得体,他知道皇帝年纪已大,而太后仍然垂帘听政,两宫必然会生产生矛盾。再加上身边太监、宫妃等人的挑拨,这个怨气和误会就会越来越大。如任其发展,就会不可调和了,所以才及时出手解决。
但他又不是简单地采取批评的办法,也不指出那一方有理,那一方有错,而是以舜的典故,旁敲侧击,潜移默化地去教育人,最终达到了使双方感悟的效果。
韩琦为相十年,辅佐三朝,为北宋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死后被誉为“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的确是实至名归。
更多韩琦如何调节宋英宗与曹太后的关系视频(韩琦与宋仁宗)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