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关于艾滋病,这里说全了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
为实现HIV感染群体早发现、早治疗,也让普通民众更好地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12月1日“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安徽省艾滋病诊疗中心、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举行了大型公益宣传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来自感染病科、肝胆外科、妇产科等十余个学科的专家为群众答疑解惑,普及防“艾”知识,以及艾滋病患者如何接种新冠疫苗的注意事项。
艾滋病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答案是:可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指出,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
以下是HIV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建议:
1.经治病毒控制良好者,无须考虑CD4细胞水平,建议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无明确证实的机会性感染或者肿瘤,原则上建议尽快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新冠疫苗接种,CD4计数小于50/μL者评估风险获益后决定。
3.建议接种灭活疫苗(需要打2针)和重组亚单位疫苗(需要打3针),腺病毒载体疫苗(打1针)暂时不推荐接种。
4.接种新冠疫苗不会泄密。
5.全人群都有一定比例的人会发生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接种后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艾滋病急性期,和感染艾滋也没有关系。
6.打新冠疫苗不用停服抗病毒药物,正常吃药即可。
在活动现场医护人员还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免费检测HIV抗体的机会,领取检测卡,即可前往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门诊部免费检测。
现场医生还安排了职业暴露预防及暴露后的处理策略,提醒卫生保健人员或人民警察在职业工作中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同时,专业人员针对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及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办法进行详细讲解,并接受相关咨询,呼吁大家关爱自己、保护家人。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缺陷综合征,这种病毒就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会缓慢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规律抗病毒治疗已经让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的症状有哪些?
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根据感染后的临床表现,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期: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期通常发生感染HIV的6个月内。部分感染者在急性期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自行缓解。
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4—8周。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类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态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艾滋病急性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
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终末阶段。患者CD4+T细胞计数多<200/μL。此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文身等)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高风险人群:主要有男男同性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者。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HIV离开人体后,抵抗力较弱。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等不会传播,蚊虫叮咬、咳嗽和打喷嚏也不传播,所以,拥抱、礼节性亲吻、共同进餐、公用厕所和浴室、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不会传染。
被HIV病毒污染后如何消毒?
新冠肺炎的流行让普通民众更加关注消毒这件事儿,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对低温耐受性强于高温。在56℃条件下30 分钟可使HIV在体外对人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IV,100℃处理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对常用的消毒剂都非常敏感,如碘酊、过氧乙酸、戊二酸、70%的酒精等,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
艾滋病能治愈吗?
这也是很多HIV感染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推广应用使艾滋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延长了HIV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但药物治疗仅能抑制病毒复制,潜伏在病毒储存库中的病毒却很难被清除,所以病毒储存库是HIV感染功能性治愈最主要的障碍。
HIV具有快速复制产生变异能力,在人体内平均周期只有2天就更换为新生病毒,这使得不规范治疗容易出现耐药性,因此,按时、按量地服用抗病毒药物对于疾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为什么说艾滋病可防可控?
尽管HIV病毒很狡猾,在掌握了更多科学知识和防治规律后,我们的研究人员达成共识:艾滋病可防可控。策略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应检尽检、应治尽治、早检早治。”
需要注意的是,HIV检测存在窗口期,即从病毒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HIV的核酸、抗原或抗体需要一段时间。“窗口期”尽管检测不出抗体或病毒,但同样具有传染性。不同检测方法的窗口期长度不同。最常用的是抗体检测,其窗口期在4—12周。核酸检测是目前最先进的方法,可有效缩短窗口期至感染后1周左右。一般情况下,如果上次高危行为12周之内没有再发生高危行为,也没有检测到抗体,就可以排除HIV感染。
我国关于抗病毒治疗时机的调整历程,从CD4细胞≤200个到≤350个再到>350个开始治疗,最后到对所有HIV感染者均建议尽早抗病毒治疗。越早开始治疗,越有可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实施规范抗病毒治疗后,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下降,不但自身免疫力增强,而且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自己、爱护家人。
防治艾滋病,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情况下,坚持每次性行为都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在暴露于高危行为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也可减少感染风险。
“应检尽检”是发现感染者的重要措施。感染病毒之后,通常有一个长达8—10年的临床潜伏期,在发病期之前,看不出来是否感染了,检测是唯一判断方法。建议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的人等,要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
“治疗即预防”是重要防控策略之一,对于所有感染者都建议早治疗。我国面向HIV感染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虽然现有的治疗方法不能治愈艾滋病,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发病,延长生命,减少传播。
医疗技术的发展让HIV感染者可以生下健康的宝宝,但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应及时采取医学手段阻止病毒传给婴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技术成熟、成本可控、社会效益好,国家一直致力于让“零艾滋”的目标首先在孩子身上实现。
卫生保健人员、警察等在工作中,可能会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风险,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如果超过72小时,就不再建议实施暴露后阻断了。
艾滋病治疗
- 艾滋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艾滋病早期症状有哪些表现
- 艾滋病会出现什么症状
- 艾滋病能活多久
- 艾滋病传播方式有哪些
- 艾滋病窗口期会传染吗 艾滋病窗口期会传染别人吗
- 艾滋病能彻底治愈吗
- 艾滋病前期有哪些症状
- 艾滋病传播方式有几种概率
- 感染了艾滋病早期症状 感染了艾滋病初期有什么症状
-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能查出来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能查出来
- 目前艾滋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艾滋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艾滋病最主要传播方式 艾滋病最主要传播方式是什么
- 艾滋病日是几月几日 艾滋病日是几月几日的阳历
- 艾滋病的前兆是什么症状 艾滋病前兆有哪些症状
- 艾滋病传播方式有几种 艾滋病传播方式有几种如何预防
- 艾滋病潜伏期一般多久 艾滋病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