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什么意思)
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什么意思),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09-05 14:48:35)试论犯罪中的人身危险性犯罪应当是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的统一。所谓人身危险性,就是行为人内心固有的犯罪倾向,即犯罪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会转化为现实的犯罪,即社会危害性。笔者试通过几个接触案例谈一下人身危险性,以供讨论。案例1:李是一个农场工人。他在午睡时,被门外的争吵声吵醒。他拿起菜刀走到门外,将与妻子吵架的被害人王某刺死,并用力搅动王某的内脏,致王某死亡。案例二刘从农村到农场探亲,准备回去。他在农场等车时,看到手持密码箱的外地人张某在等车,猜测密码箱里一定有很多钱,就跟着张某上了车。途中,在众目睽睽之下,刘强行将张某拖出车外,殴打张某,抢走密码箱后驾车离去。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是否真的感受到了人身危险性的存在?李的妻子与被害人王发生争吵,为何不对被害人实施犯罪行为?为什么车上其他看到密码箱的人没有对张产生抢劫的念头?答案只能是——李和刘自己的犯罪倾向,也就是人身危险性。一个人的每一次犯罪行为都与其世界观、人格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人的世界观、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人格倾向是反映个人危险的镜子。一个一直自私自利,物欲横流的人,一有机会就会谋取私利,不顾他人利益和社会规范。具有人身危险性的个体的存在,使得危害社会的犯罪处于可能状态。他们只要遇到合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就会萌发犯罪的念头,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堕落成罪犯。在人身危险性客观存在的观点得到确认后,要解决的是如何评价人身危险性,因为只有正确评价人身危险性的大小,才能准确及时地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比如人身危险性大的行为人有很大的犯罪倾向,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这部分人的犯罪预防;人身危险性大的罪犯越是难以改造,在量刑和执行刑罚时应采取特殊措施,逐步降低其人身危险性,成为正常人。,如何正确评价抽象的人身危险性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笔者认为,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可以通过具体犯罪行为所体现的主观恶性来体现。主观恶性是从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手段、危害程度等多个角度综合反映出来的。这里通过两个案例从犯罪原因的角度来讨论主观恶性,从而体现人身危险性。案例三被告人范在某县工作期间,产生了盗窃县畜产公司牛肉的想法。因为他一个人完成不了,所以他再三劝说他的兄弟帮忙。他哥哥不好意思,帮范实施了盗窃。案例四被告人程某家庭生活困难,兄妹二人仅靠小吃店度日。小吃店建成半年后,其位置被纳入城镇规划范围。程某向拆迁办询问补偿事宜时,被无理拒绝。程某觉得很憋气,于是想到报复相关人员,并为此付出了代价。我们知道,犯罪的实施可以归结为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如果个人因素在其中起主要作用,那么主观恶性就大,反映出来的人身危险性就大。其中社会因素起主要作用,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人身危险性也较小。在上述案件中,范犯罪的个人因素起主要作用,范的哥哥和程犯罪的社会因素起主要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范的人身危险性大于其兄和程。
果然,范和哥哥出狱后,哥哥安心回老家种地了。虽然范在家乡过得很安逸,但出狱后第二年就因抢劫被捕入狱。程被停职后表现良好,没有再犯罪,危害社会。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范的人身危险性大,主观恶性强。人身危险性评价是对罪犯犯罪可能性的评价,是对普通人在社会上犯罪可能性的评价。你可以在个人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个人情况中找到答案。,我们不能对人身危险性做绝对的认识。如果一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在不违反刑法规定的情况下,可能会死亡。,评估个人危险的实际意义不是针对个人,而是强调环境的先锋作用。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人身危险,但哪里有人群,就不一定有犯罪。秘诀在于组织的完善和环境的制约。在实践中,要防止基于人身危险性的主观臆断、不公平对待甚至人格侵犯,从而改变研究人身危险性的初衷。
这个网站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一键举报。
更多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