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屯田能屯多久(乱世屯粮)
很多小伙伴都关心
三国是个争战时期,几乎年年都在打仗,战事频仍的时候,军队几乎连个休整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他们要拿出士兵来搞屯田呢?先看看三国屯田情况。于是下令实行屯田,在各州郡设置屯田的官员。,屯田包括像招募士兵一样招募百姓种地,但在三国时期,这种屯田和军队直接屯田性质差不多,因为这既需要按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又需要有军队对这些人进行保护。
魏蜀吴三国为什么都要屯田 ?
屯田是让士兵耕种田地,说白了就是军队从事农业生产。,屯田包括像招募士兵一样招募百姓种地,但在三国时期,这种屯田和军队直接屯田性质差不多,因为这既需要按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又需要有军队对这些人进行保护。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虽然形式不同,制度设计也不尽一致,但三个国家却都有屯田。三国是个争战时期,几乎年年都在打仗,战事频仍的时候,军队几乎连个休整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他们还要拿出士兵来搞屯田呢?先看看三国屯田情况。
最早实行屯田的是曹操,时间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这件事不仅在《武帝纪》当中有记载,有一个做得好的典农官还为此而封侯,后来在魏文帝时期还被追加谥号,可谓是把他当作大功臣来对待。这个人叫任峻。魏国的屯田发端于一个叫做枣祗的人,他早期的职务是东阿县令,后来任职羽林监,是他最早在颍川设立了屯田机构。曹操看到了这件事情潜在的巨大作用,就任命任峻做了典农中郎将,由他招募百姓到许昌郊外屯田,当年就收获了百余万斛粮谷。
有了这个示范,曹操下令在各郡县和各诸侯国都设置田官,数年内就达到了粮仓充盈。正因为如此,《任峻传》说“曹魏军旅和国库的富饶”,是“从枣祗这儿开始,到任峻那儿最终形成”。曹操因为任峻功高,封他为都亭侯,还升为长水校尉这样的荣誉高官。任峻死于建安九年,同一时期能被封为都亭侯的,除了诸夏侯曹,只有二荀贾诩这些人。
东吴的屯田没有魏国这般规模,大概也没有魏国这种制度化程度,但他们只是没有国家级别的“军垦农场”而已,其屯田的范围同样遍布辖区。陆逊二十一岁时任海昌屯田校尉,也就是说,东吴最迟在公元202年就有了屯田。吕蒙进攻皖县有功,孙权除了任命他为庐江太守,还奖励给他寻阳屯田的六百人。这些都说明,东吴是存在着屯田制,可能在郡县范围内还比较普遍。
蜀汉国的屯田也是散见于各种记载当中。建兴十二年(公元234),诸葛亮一次北伐,和司马懿对阵,驻扎在武功的五丈原。“诸葛亮时常忧虑粮草接济不及,使自己的意愿难以实现,分兵开展屯田,作为长期驻扎的打算。”还有就是姜维的“避祸沓中”。姜维上奏后主想杀黄皓,刘禅不同意,姜维只好驻兵在外,要求“在沓中种麦子,以避免在京城内被迫害”。
这种事情虽然是姜维避祸的借口,但说明蜀汉国有这种政策制度,否则,提出这种要求不但不会“避祸”,反而还会成为他人攻击的靶子。那么,三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要实行屯田呢?这是与战乱造成的粮食极度匮乏和区域内有大量的闲置土地有关。根据《魏书》的记载,自遭受荒乱,粮食就一直缺乏。等到各地起兵,都不能做一个常年的打算,没有吃的了,就四处抢掠,吃饱了,就把剩余的丢弃,这种在流离中瓦解,没有敌人进攻就破散的队伍不可胜数。
像袁绍在河北,军人要采摘树上的桑椹吃,袁术在江淮地区,军人要取食水中的河蚌充饥。至于普通百姓,更是发生人吃人现象,最终造成了统治区域内一片萧条。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战争中表现的也非常充分。吕布夺取了曹操的兖州,曹操回兵想要夺回,两家已经是你死我活的阵势,不可能有妥协的余地,但就是因为都没有了粮食,双方只好罢战。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曹操并没有紧跟着追击进入河北,实际上也是粮食难以为继。诸葛亮的北伐,几次都是因为粮食供应而不得不放弃。正是因为这种状况,曹操才会认为安定国家的方法,在于兵强粮足,秦国以优先发展农业兼并天下,汉武帝以屯田安定西域,这是先代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于是下令实行屯田,在各州郡设置屯田的官员。
实行屯田的效果是明显的,魏国在实行屯田的当年,只是在许县就收获了粮食百万斛。说曹操后来能够消灭群雄,扫平天下,都是因为实行屯田制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得来,这话虽然有点儿太满,但在征伐中不需要长距离运粮,军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从而稳定军心,却是夺取胜利的基本保证。屯田带来的好处,无疑是曹操的优势之一。,屯田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大片的闲置土地。
相关问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出三国是个争战时期,几乎年年都在打仗,战事频仍的时候,军队几乎连个休整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他们要拿出士兵来搞屯田呢?先看看三国屯田情况。于是下令实行屯田,在各州郡设置屯田的官员。,屯田包括像招募士兵一样招募百姓种地,但在三国时期,这种屯田和军队直接屯田性质差不多,因为这既需要按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又需要有军队对这些人进行保护。
魏蜀吴三国为什么都要屯田 ?
屯田是让士兵耕种田地,说白了就是军队从事农业生产。,屯田包括像招募士兵一样招募百姓种地,但在三国时期,这种屯田和军队直接屯田性质差不多,因为这既需要按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又需要有军队对这些人进行保护。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虽然形式不同,制度设计也不尽一致,但三个国家却都有屯田。三国是个争战时期,几乎年年都在打仗,战事频仍的时候,军队几乎连个休整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他们还要拿出士兵来搞屯田呢?先看看三国屯田情况。
最早实行屯田的是曹操,时间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这件事不仅在《武帝纪》当中有记载,有一个做得好的典农官还为此而封侯,后来在魏文帝时期还被追加谥号,可谓是把他当作大功臣来对待。这个人叫任峻。魏国的屯田发端于一个叫做枣祗的人,他早期的职务是东阿县令,后来任职羽林监,是他最早在颍川设立了屯田机构。曹操看到了这件事情潜在的巨大作用,就任命任峻做了典农中郎将,由他招募百姓到许昌郊外屯田,当年就收获了百余万斛粮谷。
有了这个示范,曹操下令在各郡县和各诸侯国都设置田官,数年内就达到了粮仓充盈。正因为如此,《任峻传》说“曹魏军旅和国库的富饶”,是“从枣祗这儿开始,到任峻那儿最终形成”。曹操因为任峻功高,封他为都亭侯,还升为长水校尉这样的荣誉高官。任峻死于建安九年,同一时期能被封为都亭侯的,除了诸夏侯曹,只有二荀贾诩这些人。
东吴的屯田没有魏国这般规模,大概也没有魏国这种制度化程度,但他们只是没有国家级别的“军垦农场”而已,其屯田的范围同样遍布辖区。陆逊二十一岁时任海昌屯田校尉,也就是说,东吴最迟在公元202年就有了屯田。吕蒙进攻皖县有功,孙权除了任命他为庐江太守,还奖励给他寻阳屯田的六百人。这些都说明,东吴是存在着屯田制,可能在郡县范围内还比较普遍。
蜀汉国的屯田也是散见于各种记载当中。建兴十二年(公元234),诸葛亮一次北伐,和司马懿对阵,驻扎在武功的五丈原。“诸葛亮时常忧虑粮草接济不及,使自己的意愿难以实现,分兵开展屯田,作为长期驻扎的打算。”还有就是姜维的“避祸沓中”。姜维上奏后主想杀黄皓,刘禅不同意,姜维只好驻兵在外,要求“在沓中种麦子,以避免在京城内被迫害”。
这种事情虽然是姜维避祸的借口,但说明蜀汉国有这种政策制度,否则,提出这种要求不但不会“避祸”,反而还会成为他人攻击的靶子。那么,三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要实行屯田呢?这是与战乱造成的粮食极度匮乏和区域内有大量的闲置土地有关。根据《魏书》的记载,自遭受荒乱,粮食就一直缺乏。等到各地起兵,都不能做一个常年的打算,没有吃的了,就四处抢掠,吃饱了,就把剩余的丢弃,这种在流离中瓦解,没有敌人进攻就破散的队伍不可胜数。
像袁绍在河北,军人要采摘树上的桑椹吃,袁术在江淮地区,军人要取食水中的河蚌充饥。至于普通百姓,更是发生人吃人现象,最终造成了统治区域内一片萧条。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战争中表现的也非常充分。吕布夺取了曹操的兖州,曹操回兵想要夺回,两家已经是你死我活的阵势,不可能有妥协的余地,但就是因为都没有了粮食,双方只好罢战。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曹操并没有紧跟着追击进入河北,实际上也是粮食难以为继。诸葛亮的北伐,几次都是因为粮食供应而不得不放弃。正是因为这种状况,曹操才会认为安定国家的方法,在于兵强粮足,秦国以优先发展农业兼并天下,汉武帝以屯田安定西域,这是先代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于是下令实行屯田,在各州郡设置屯田的官员。
实行屯田的效果是明显的,魏国在实行屯田的当年,只是在许县就收获了粮食百万斛。说曹操后来能够消灭群雄,扫平天下,都是因为实行屯田制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得来,这话虽然有点儿太满,但在征伐中不需要长距离运粮,军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从而稳定军心,却是夺取胜利的基本保证。屯田带来的好处,无疑是曹操的优势之一。,屯田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大片的闲置土地。
,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是个争战时期,几乎年年都在打仗,战事频仍的时候,军队几乎连个休整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他们要拿出士兵来搞屯田呢?先看看三国屯田情况。于是下令实行屯田,在各州郡设置屯田的官员。,屯田包括像招募士兵一样招募百姓种地,但在三国时期,这种屯田和军队直接屯田性质差不多,因为这既需要按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又需要有军队对这些人进行保护。
魏蜀吴三国为什么都要屯田 ?
屯田是让士兵耕种田地,说白了就是军队从事农业生产。,屯田包括像招募士兵一样招募百姓种地,但在三国时期,这种屯田和军队直接屯田性质差不多,因为这既需要按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又需要有军队对这些人进行保护。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虽然形式不同,制度设计也不尽一致,但三个国家却都有屯田。三国是个争战时期,几乎年年都在打仗,战事频仍的时候,军队几乎连个休整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他们还要拿出士兵来搞屯田呢?先看看三国屯田情况。
最早实行屯田的是曹操,时间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这件事不仅在《武帝纪》当中有记载,有一个做得好的典农官还为此而封侯,后来在魏文帝时期还被追加谥号,可谓是把他当作大功臣来对待。这个人叫任峻。魏国的屯田发端于一个叫做枣祗的人,他早期的职务是东阿县令,后来任职羽林监,是他最早在颍川设立了屯田机构。曹操看到了这件事情潜在的巨大作用,就任命任峻做了典农中郎将,由他招募百姓到许昌郊外屯田,当年就收获了百余万斛粮谷。
有了这个示范,曹操下令在各郡县和各诸侯国都设置田官,数年内就达到了粮仓充盈。正因为如此,《任峻传》说“曹魏军旅和国库的富饶”,是“从枣祗这儿开始,到任峻那儿最终形成”。曹操因为任峻功高,封他为都亭侯,还升为长水校尉这样的荣誉高官。任峻死于建安九年,同一时期能被封为都亭侯的,除了诸夏侯曹,只有二荀贾诩这些人。
东吴的屯田没有魏国这般规模,大概也没有魏国这种制度化程度,但他们只是没有国家级别的“军垦农场”而已,其屯田的范围同样遍布辖区。陆逊二十一岁时任海昌屯田校尉,也就是说,东吴最迟在公元202年就有了屯田。吕蒙进攻皖县有功,孙权除了任命他为庐江太守,还奖励给他寻阳屯田的六百人。这些都说明,东吴是存在着屯田制,可能在郡县范围内还比较普遍。
蜀汉国的屯田也是散见于各种记载当中。建兴十二年(公元234),诸葛亮一次北伐,和司马懿对阵,驻扎在武功的五丈原。“诸葛亮时常忧虑粮草接济不及,使自己的意愿难以实现,分兵开展屯田,作为长期驻扎的打算。”还有就是姜维的“避祸沓中”。姜维上奏后主想杀黄皓,刘禅不同意,姜维只好驻兵在外,要求“在沓中种麦子,以避免在京城内被迫害”。
这种事情虽然是姜维避祸的借口,但说明蜀汉国有这种政策制度,否则,提出这种要求不但不会“避祸”,反而还会成为他人攻击的靶子。那么,三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要实行屯田呢?这是与战乱造成的粮食极度匮乏和区域内有大量的闲置土地有关。根据《魏书》的记载,自遭受荒乱,粮食就一直缺乏。等到各地起兵,都不能做一个常年的打算,没有吃的了,就四处抢掠,吃饱了,就把剩余的丢弃,这种在流离中瓦解,没有敌人进攻就破散的队伍不可胜数。
像袁绍在河北,军人要采摘树上的桑椹吃,袁术在江淮地区,军人要取食水中的河蚌充饥。至于普通百姓,更是发生人吃人现象,最终造成了统治区域内一片萧条。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战争中表现的也非常充分。吕布夺取了曹操的兖州,曹操回兵想要夺回,两家已经是你死我活的阵势,不可能有妥协的余地,但就是因为都没有了粮食,双方只好罢战。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曹操并没有紧跟着追击进入河北,实际上也是粮食难以为继。诸葛亮的北伐,几次都是因为粮食供应而不得不放弃。正是因为这种状况,曹操才会认为安定国家的方法,在于兵强粮足,秦国以优先发展农业兼并天下,汉武帝以屯田安定西域,这是先代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于是下令实行屯田,在各州郡设置屯田的官员。
实行屯田的效果是明显的,魏国在实行屯田的当年,只是在许县就收获了粮食百万斛。说曹操后来能够消灭群雄,扫平天下,都是因为实行屯田制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得来,这话虽然有点儿太满,但在征伐中不需要长距离运粮,军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从而稳定军心,却是夺取胜利的基本保证。屯田带来的好处,无疑是曹操的优势之一。,屯田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大片的闲置土地。
更多
三国是个争战时期,几乎年年都在打仗,战事频仍的时候,军队几乎连个休整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他们要拿出士兵来搞屯田呢?先看看三国屯田情况。于是下令实行屯田,在各州郡设置屯田的官员。,屯田包括像招募士兵一样招募百姓种地,但在三国时期,这种屯田和军队直接屯田性质差不多,因为这既需要按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又需要有军队对这些人进行保护。
魏蜀吴三国为什么都要屯田 ?
屯田是让士兵耕种田地,说白了就是军队从事农业生产。,屯田包括像招募士兵一样招募百姓种地,但在三国时期,这种屯田和军队直接屯田性质差不多,因为这既需要按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又需要有军队对这些人进行保护。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虽然形式不同,制度设计也不尽一致,但三个国家却都有屯田。三国是个争战时期,几乎年年都在打仗,战事频仍的时候,军队几乎连个休整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他们还要拿出士兵来搞屯田呢?先看看三国屯田情况。
最早实行屯田的是曹操,时间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这件事不仅在《武帝纪》当中有记载,有一个做得好的典农官还为此而封侯,后来在魏文帝时期还被追加谥号,可谓是把他当作大功臣来对待。这个人叫任峻。魏国的屯田发端于一个叫做枣祗的人,他早期的职务是东阿县令,后来任职羽林监,是他最早在颍川设立了屯田机构。曹操看到了这件事情潜在的巨大作用,就任命任峻做了典农中郎将,由他招募百姓到许昌郊外屯田,当年就收获了百余万斛粮谷。
有了这个示范,曹操下令在各郡县和各诸侯国都设置田官,数年内就达到了粮仓充盈。正因为如此,《任峻传》说“曹魏军旅和国库的富饶”,是“从枣祗这儿开始,到任峻那儿最终形成”。曹操因为任峻功高,封他为都亭侯,还升为长水校尉这样的荣誉高官。任峻死于建安九年,同一时期能被封为都亭侯的,除了诸夏侯曹,只有二荀贾诩这些人。
东吴的屯田没有魏国这般规模,大概也没有魏国这种制度化程度,但他们只是没有国家级别的“军垦农场”而已,其屯田的范围同样遍布辖区。陆逊二十一岁时任海昌屯田校尉,也就是说,东吴最迟在公元202年就有了屯田。吕蒙进攻皖县有功,孙权除了任命他为庐江太守,还奖励给他寻阳屯田的六百人。这些都说明,东吴是存在着屯田制,可能在郡县范围内还比较普遍。
蜀汉国的屯田也是散见于各种记载当中。建兴十二年(公元234),诸葛亮一次北伐,和司马懿对阵,驻扎在武功的五丈原。“诸葛亮时常忧虑粮草接济不及,使自己的意愿难以实现,分兵开展屯田,作为长期驻扎的打算。”还有就是姜维的“避祸沓中”。姜维上奏后主想杀黄皓,刘禅不同意,姜维只好驻兵在外,要求“在沓中种麦子,以避免在京城内被迫害”。
这种事情虽然是姜维避祸的借口,但说明蜀汉国有这种政策制度,否则,提出这种要求不但不会“避祸”,反而还会成为他人攻击的靶子。那么,三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要实行屯田呢?这是与战乱造成的粮食极度匮乏和区域内有大量的闲置土地有关。根据《魏书》的记载,自遭受荒乱,粮食就一直缺乏。等到各地起兵,都不能做一个常年的打算,没有吃的了,就四处抢掠,吃饱了,就把剩余的丢弃,这种在流离中瓦解,没有敌人进攻就破散的队伍不可胜数。
像袁绍在河北,军人要采摘树上的桑椹吃,袁术在江淮地区,军人要取食水中的河蚌充饥。至于普通百姓,更是发生人吃人现象,最终造成了统治区域内一片萧条。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战争中表现的也非常充分。吕布夺取了曹操的兖州,曹操回兵想要夺回,两家已经是你死我活的阵势,不可能有妥协的余地,但就是因为都没有了粮食,双方只好罢战。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曹操并没有紧跟着追击进入河北,实际上也是粮食难以为继。诸葛亮的北伐,几次都是因为粮食供应而不得不放弃。正是因为这种状况,曹操才会认为安定国家的方法,在于兵强粮足,秦国以优先发展农业兼并天下,汉武帝以屯田安定西域,这是先代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于是下令实行屯田,在各州郡设置屯田的官员。
实行屯田的效果是明显的,魏国在实行屯田的当年,只是在许县就收获了粮食百万斛。说曹操后来能够消灭群雄,扫平天下,都是因为实行屯田制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得来,这话虽然有点儿太满,但在征伐中不需要长距离运粮,军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从而稳定军心,却是夺取胜利的基本保证。屯田带来的好处,无疑是曹操的优势之一。,屯田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大片的闲置土地。
相关问题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