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容易中风呢
中风是一种中医称之为“中风”的脑血管意外疾病,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结构损害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有特定情况的人群更容易罹患脑中风。以下是关于中风的一些重要信息和易患人群的特点。
一、中风的预警信号
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苏明教授指出,卒中俗称“中风”,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约250万例。由于高致残率,约3/4的卒中存活者丧失了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占比较高。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较大。患者在中风前可能会经历一些预警信号,如头晕、肢体麻木、吐字不清、肢体无力、头痛等。“小中风”也是一种重要的预警信号,它提示我们卒中即将发生。识别并确认这些警示信号对于及时送医治疗至关重要。
二、易患中风的人群
1. 心脏病患者: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细菌性心肌膜炎等心脏病疾病,或安装过心脏起博器的患者容易出现血栓,从而引发中风。
2. 血黏稠度高的人:某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会导致血液黏稠,容易出现血栓,进而引发中风。
除此之外,专家还提醒,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压力太大等都可能导致年轻人中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一旦出现中风预警信号,应立即就医。了解中风的预警信号和易患人群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中风,保持身体健康。糖尿病病人由于其代谢紊乱,特别是血脂和血糖的异常,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从而增加中风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早知晓并预防中风尤为重要。
吸烟者的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蛋白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引发脑中风。好消息是,只要停止吸烟两年以上,脑中风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高血压病人是中风的高危人群。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过高,都有可能引发脑中风。即使没有明显症状,高血压病人也应坚持服药并控制好血压。
对于习惯性便秘的老年人,由于其动脉硬化和大便干燥结合,排便用力容易导致脉压升高,从而增加脑中风的风险。这部分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
脑血管畸形、饮食过咸、用药不当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容易引发脑中风。我们需要尽早了解这些中风的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危害。
对于中风患者,康复期间的运动治疗非常重要。除了传统的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外,“中风太极”作为一种专门为中风患者设计的运动方式,通过简单的动作促进气血流通,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活动能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太极动作进行练习。
在中风康复后,患者需要注意健康饮食、加强营养,特别是注意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食物。还需要加强肢体及语言的锻炼,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进行被动活动、按摩等,以维持关节、韧带的活动范围和功能,并预防肌肉萎缩及痉挛。
中国中风现象呈现年轻化趋势
随着世界预防中风日的到来,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中风患者的年轻化趋势。如今,中风不再是中老年人群的专利,年轻人同样面临这一健康威胁。据最新数据显示,年龄在20至64岁之间的人群中,中风患者占比已达三分之一,相较以往,这一概率已经上升了25%。湖北一名年仅14岁的少年在玩游戏时突发中风,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面对中风威胁,预防是关键。而预防中风的首要任务就是降低可能引发中风的因素,其中高血压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状况,特别是那些已有高血压倾向的人群。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那些可能使情绪突然激动的事情,如观看体育节目。保持大便畅通、多运动、每天测量血压也是预防中风的有效措施。
除了这些预防措施,我们还需要注意中风的先兆症状。如果突然感到头痛头晕、手脚无力、血压突然升高或短暂性脑缺血等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安静休息并寻求治疗。注意气候变化对血压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炎炎夏季更需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对血压波动的影响。
控制糖尿病、心脏病、脉管炎等疾病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环节。在饮食方面,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或高脂食品。对于中风的高发人群家属来说,掌握急救方法同样重要。在病人倒下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随意移动病人以免加速微血管破裂。可以采用针刺手指放血等方法进行急救。对于嘴部出现问题的患者,可以尝试拉动其耳朵进行恢复。
对于中风患者而言,及时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同样重要。在疾病百科中详细列出了关于中风的各种信息,包括挂号科室、病因、治疗方法等。此外还特别提示了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如多吃蔬菜和水果并确保饮食中有适当的蛋白质。因此让我们更加了解中风的相关知识并积极采取行动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记住越早采取措施对于病人的恢复越有利。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中风威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