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4个月了,我该怎么办?

艾滋病 2023-06-03 19:00艾滋病症状www.xingbingw.cn

优说:

根据公众号平台最新的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优艾课堂的文章,记得标星标哦,以前加过的也需要重新添加,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添加星标”哦!!!

“一月份的时候在会所按摩,发生了一些事情,后来很后悔,担心自己感染HIV,已经过了3个月,做了很多次检测都是阴性,但总觉得自己发烧、淋巴结肿大、皮疹,我是不是中了?没救了啊?”

上面的情况,属于典型的,不相信检测结果,总希望从蛛丝马迹证明自己已经感染,无论这些证据是否可信、科学。这世界有两个词会让很多人感到恐惧:癌症和。虽然这些恐惧可能是完全合理和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它们控制了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呢?如果你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毒,以至于无法应对日常生活,那么你可能患有焦虑症,有时被描述为艾滋病。恐艾,是对不存在的艾滋病毒感染的麻痹性恐惧。01.了解艾滋病恐惧症艾滋病恐惧症(英文名:AIDS-phobia,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简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HIV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这是一种对感染艾滋病毒的非理性、强迫性的恐惧,或者你已经被感染的恐惧,尽管有证据表明事实正好相反。这种情况可能很容易被忽视,但如果没有某种集中的干预,一个人很少能克服。它通常可以控制一个人的生活,干扰人际关系,并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患有艾滋病恐惧症的人往往深信自己已被感染,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阴性检测结果都无法减轻他们的恐惧,他们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寻找证据,以证明他们的怀疑是有根据的,通常是从网站上提供的轶事,过时的,或庸医建议。还有一些人会尽一切努力避免感染艾滋病毒恐艾,即使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或古怪的。他们可能会担心衣服上的污渍是感染艾滋病毒的血液的证据。

02.原因人们产生这种恐惧症的原因尚不清楚。一些心理健康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基因造成的,一种形成恐惧症的倾向是基因构成的一部分。另一些人认为,恐惧症是一个人生活中不良事件和经历的结果。例如,对水的恐惧可能是因为知道有人淹死了。同样地,如果有人知道别人得了重病或死于艾滋病恐艾,他们可能会患上艾滋病恐惧症。

另一个因素可能是一个人认为是错误的行为的罪恶感。通常,这些都是让人后悔的性行为,比如:

这些情况不仅会带来感染HIV的风险,还会使个人面临必须解释自己是如何感染这种疾病的风险。在患有艾滋病恐惧症的人的心目中,艾滋病毒可能是一种错误行为的必然结果。他们可能会觉得艾滋病是对他们所犯“罪行”的“惩罚”,他们所背负的罪责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也是应得的。文化通常在艾滋病恐惧症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宗教信仰和社会经历会增加在某些区域普遍存在的耻辱感,在什么是“道德”和什么不是“道德”之间划出一条站不住脚的界线。03.我该怎么办?并不是所有的艾滋病恐惧症都可以简单的归到某一类,很多患者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综合的心理治疗。对于艾滋病恐惧症心理治疗是必须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心理疾病,自己的担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只有到多次检查之后,仍不能摆脱自己的担心和痛苦之后才会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1. 相信科学检测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2. 不要相信症状很多朋友怀疑感染了艾滋病都和自身的症状有关,的确有部分人在感染了艾滋病后会出现急性症状,但艾滋病急性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和平时可能得的病没什么两样。

从医学的角度讲,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恐艾者几乎人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最后的血检结果是99%以上都没事,这足以说明症状并不可信。3. 尝试转移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在工作或学习上,多关心家里人,参加户外运动以减轻忧虑和担心,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症状会在不久之后不治而愈。04.你什么时候应该接受艾滋病毒检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年龄在13至64岁之间的每个人一生中至少接受一次艾滋病毒检测。如果你的风险较高,则需要更频繁地接受检测,每3或6个月进行一次测试。如果你与任何人发生过任何无安全套的性行为,那么你需要进行艾滋病毒检测,即使它是低风险的。如果你对以下任何问题的回答“是”,那么你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更高:如果你在怀孕时感染了艾滋病毒,请尽快告诉你的医生。医生可以帮助你和你的宝宝保持健康。在你第一次与新伴侣发生性关系之前,接受艾滋病毒检测并了解彼此的状态也是很好的做法。在发生性行为之前,询问他们的性行为和吸毒史。如果你确实感染了艾滋病毒,请告诉他们你的状况。如果不确定自己或伴侣的艾滋病毒感染状况,请务必戴上避孕套,这可以帮助保护你的健康或防止他人感染。

Sirri L, Grandi S. Illnessbehavior. In: Fava GA, Sonino N, Wise TN, eds. The Psychosomatic Assessment:Strategies to Improve Clinical Practice. Basel: Karger; 2012:160–181.

Mahajan BB, Shishak M. Anapproach to venerophobia in males. Indian J Sex Transm Dis AIDS.2017;38(1):103-106.

Jung M. Framing, agendasetting, and disease phobia of AIDS-related coverage in the South Korean massmedia. 2013;32(1):52-57.

Hafi B, Uvais N, LatheefENA. Venereophobia - a cognitive deception? Case reports with literaturereview. Our Dermatol Online. 2020;11(e):e138.1-e138.5.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