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艾滋病并不可怕

艾滋病 2023-06-03 18:59艾滋病症状www.xingbingw.cn

  关于世界艾滋病日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3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对抗艾滋病,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一个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会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World Aids Day) ;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日内瓦成立;1997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世界艾滋病日”更名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使艾滋病防治宣传贯穿全年。 

 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

  其意义是:红绸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象征着人类对生命的热爱。

  关于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HIV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HIV的基因组比已知任何一种病毒基因都复杂,它是一种可高度变异的RNA病毒,狡猾的HIV会通过突变逃脱药物作用的靶子,所以难以治愈。

  HIV病毒通过何种方式传播呢?

  HIV的三种主要传播方式为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HIV病毒,在性活动(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肛门性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

  血液传播

   人体被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移植感染者或病人的组织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母婴传播

  感染了HIV的妇女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也可将病毒传给胎儿,感染的产妇还可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吃奶的孩子。

  因此人们感染艾滋病毒的一些高危行为和情况有:

  发生无保护的肛交或阴道性交;

  已感染其它性传播疾病,如梅毒、疱疹、衣原体、淋病和细菌性阴道炎等;

  注射吸毒时共用受到污染的针头、注射器和其它注射器具以及药品注射液;

  接受不安全的注射、输血、组织移植以及未充分消毒的切割或穿刺医疗程序;

  卫生人员等不慎被针具刺伤。

   但是握手,拥抱,接吻,游泳,蚊虫叮咬,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喷嚏等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HIV的。

   因此,人们大可不必“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患者退避三舍。

  艾滋病·现状

  一、基数大

  在全球范围内,到目前为止艾滋病已造成3500多万人死亡。2017年,全球有94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全球有369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非洲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2017年有25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非洲区域还占到全球艾滋病毒新发感染总数的超过三分之二。

  在我国,截至2018年3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789617例,报告死亡245498例。现存活HIV感染者460551例,AIDS人329066例。

  二、患病人数持续增长

  2018年上半年中国艾滋病发病数为27243例,2017年艾滋病发病数为57194例;从2011到2017年,中国艾滋病发病数增长了36744例,增长率高达179.68%,其中2012年增长最多。

  (2011-2018年H1中国艾滋病发病数走势图)

  (2012-2018年Q1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人数)

  三、新的增长特点

  横向对比发现:主要的新报告感染者当中以青壮年为主,尤其是20-30岁性活跃的年龄,这一部分人处于性需求最高、性活跃度最高的生理阶段;从性别上看,男女(感染)的比例大概接近4:1,对现今的青年男性来说,同性性接触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染方式。

  而在纵向对比中,在十年前的2006年,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 (33.1%) 和毒品注射 (34.1%) ,而在性传播中,同性传播仅占2.5%;十年后的2016年,毒品注射一项占比4.0%,而性传播所占比例则超过了90% (94.7%) ,其中同性性传播,尤其是男男性传播已经成为最大的增长点,在性传播途径中的比例超过27% 。

  如此惊人的增长数据,其个中原因是什么呢?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林琦多年从事艾滋病防治研究工作。他认为年轻人群体HIV高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年轻一代处在更开放、便利的性接触环境中,对性的态度更加开放,但缺乏对性知识、保护措施的了解,并不真正知道感染艾滋病的严重后果,因此造成了现在感染人数剧增的严峻局面。

  而这点对于青年男同群体的影响尤为显著。

   首先,在中国,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男性同性恋人群)遍布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主要为城市居民,近年在高学历的年轻白领和在校大学生群体中亦有上升趋势。

   其次,在中国MSM 群体中,感染告知率非常低。相关研究显示,MSM群体中的HIV-1阳性携带者只有很少一部分 (4.9%) 对其同性偶然性伴侣告知感染状况 。相比之下,配偶和固定性伴侣的知情率为44.1%~43.9%。

   在MSM群体中,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比例也要明显高于异性。据估计,有45.7%的MSM与同性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而异性的数据仅为10.9%。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1.4亿从农村到大城市寻求财富的打工族,这给MSM群体HIV问题添加了另一层的复杂性。与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MSM人群HIV携带率较高,他们一般认为自己感染HIV的风险较低。因此,外来务工的MSM经常会有高危险的性行为,如不经常使用安全套和有更多的性伙伴。这种大规模人口流动不但帮助了HIV-1在城市间传播,而且绝大多数流动人口是“非法”迁徒,限制了他们正常享受公共健康设施的机会,如HIV-1检验和异地治疗等。

  我们该怎么做

  一、预防

  上面我们提到,主要的新报告感染者当中以青壮年为主,尤其是20-30岁性活跃的年龄,这一部分人处于性需求最高、性活跃度最高的生理阶段。所以大学校园也成为了HIV传播的一个重要据点。所以,同学们我们必须做到以下预防措施。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尽量不与陌生人发生性行为,不经常更换性伴侣,在进行性行为之前双方都要接受艾滋病毒和其它性传播感染检测。

  2.严守或监督性伴侣在进行肛交、阴道性交期间坚持正确使用男用或女用安全套,就可防止性传播感染传播,包括艾滋病毒。有证据表明,男用乳胶安全套对艾滋病毒及其它性传播感染的防护率达85%以上。

  3.在高危性行为之后在72小时内及时前往疾病控制中心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防感染。

  4.如果想献血,必须找正规的献血单位,否则卫生条件无法达标,很容易沾染艾滋病毒。即使正规的献血部门,也要看好是否用一次性针头抽血。如果输液针头乱用,很容易导致沾染艾滋病。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染很快。

  5.寻找正规的单位进行纹身或针灸。纹身用的刺针很难保证充分消毒,多次重复使用的刺针,往往是艾滋病毒的传播媒介。针灸用的针也是反复使用,如果不彻底消毒容易传染艾滋病。

  6.尽量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7.远离毒品。

  二、治疗

  自从81年第一例HIV感染者被确诊,83年HIV病毒被成功分离出来以后,30年HIV的治疗研究就从来没有止步过。而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那一种疾病像艾滋病一样得到过如此巨大的关注,也没有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在短短30多年间取得了如此显著的发展。

  现在,国际上对于HIV的界定早已经不是所谓的绝症,因为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成功运用,艾滋病的本质已经变成了慢性炎症性疾病。艾滋病是完全可控,可治疗的一类疾病,最显著的进展就是,只要坚持合理的治疗,HIV患者的寿命已经和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三、如何面对艾滋病患者?

  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歧视

  一般来说,人的同情心理会使得人看到他人在生病落难时,变得更加宽容,但在艾滋病面前,这种同情心彷佛打了折扣一样,于是,我们出现了另一种更严重的疾病——“歧视”。

  在过去,艾滋病往往与卖淫、嫖娼、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相关联,艾滋病病人往往受到社会的鄙视与羞辱。那种对HIV污名化,用歧视、偏见的眼光去看待,去审判HIV感染者的态度,比HIV本身更为可怕。

  事实上,很多艾滋病病人刚确诊就是晚期患者,其原因就是不敢、害怕去做HIV检测,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等到已经有并发症了才去检查。还有不少病患感染以后自暴自弃,不积极治疗,正如早些年国人对待乙肝那样,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环境才是导致HIV患者步入绝境的根本原因!

  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也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应当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同情和支持。羞辱与歧视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悲剧。

  对艾滋病相关常识的无知,正是健康人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原因。我们上面也提到过握手,拥抱,接吻,游泳,蚊虫叮咬,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喷嚏等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HIV的。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强调,零歧视是艾滋病防治的基础。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比艾滋病病毒本身所导致的死亡更多。 只有摒弃羞辱与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关于基因编辑事件 

   在艾滋病的话题下,我们也不得不提起近期的一个热点事件——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家贺建奎为让婴儿出生便具备对艾滋病的天然免疫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至少七对夫始的受精卵上修改了CCR5基因,并且,其中一对夫妇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已经在这个月出生了!

  11月26日,大批中国科学家发表联署声明对此事件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而从艾滋病的角度来看,艾滋病真的有必要通过基因编辑来避免吗?答案是:根本不需要。

  我们知道,艾滋病一共三种传播途径:1、母婴传播。2、血液传播。3、性传播。

  目前,母婴阻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已可降低95%甚至以上的HIV母婴传染。而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洁身自好,不要有高危性行为,不要随便输血,完全可以避免HIV感染。

  所以仅仅从出发点来看,这项研究基本就不存在任何意义。反而对科学界,对社会伦理,对两个孩子的未来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位所谓生物学家的无耻行为是丧心病狂的,是应受谴责的。 

  结语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目标:2030年消灭艾滋病。目前来看,努力在2020年能实现“三个90%”(90%的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的防治目标,2030年消灭艾滋病并不是一句口号,有可能实现。

  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洁身自好,并了解、关爱艾滋病人,不再歧视、惧怕。愿治愈艾滋病的时代早日到来!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