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生院士:重大传染病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治疗前沿进展丨CSID 202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院士围绕新冠、和慢性乙肝临床免疫和免疫治疗做了主旨报告。
重大不仅危害全人类健康,给全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际秩序和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回顾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传染病,从公元14世纪流行的黑死病(鼠疫),到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都对全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并导致了大量人员死亡。,为了提高重大传染病的治愈成功率,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治疗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022年8月12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感染病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王福生院士就《重大传染病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治疗前沿进展》这一话题,围绕新冠肺炎、艾滋病和慢性乙肝临床免疫和免疫治疗做了主旨报告,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新冠肺炎临床免疫和免疫治疗
王福生院士介绍,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组织病理报告除了显示典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外治愈艾滋病,还显示有淋巴细胞浸润和外周T细胞过度活化,这些都提示了肺部的免疫损伤。后续研究也表明,新冠病毒致病可能通过减少淋巴细胞,引起异常炎症反应、免疫亚群紊乱、免疫代谢紊乱等免疫机制导致肺部等多器官损伤,选择合适的免疫治疗能有助于提高临床的治愈率。
目前新冠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重症患者的重症监护和对症、支持治疗。而对重症患者开展的免疫治疗包括输注新冠肺炎痊愈者恢复期血浆,使用单克隆抗体,过继免疫治疗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
在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冠肺炎领域,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牵头,在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支持下,与武汉火神山医院和武汉妇幼中心光谷医院等单位协同合作,在国际上临床注册并开展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新冠肺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治疗修复肺损伤,提高肺功能,并明显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
艾滋病临床免疫和免疫治疗
人体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免疫防御抗击感染、免疫稳定可以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监视能清除肿瘤细胞。而在艾滋病患者中,这三大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艾滋病人免疫低下,易患机会性感染疾病;炎症反应失调导致了全身系统性炎症;免疫监视功能损伤,易发生血液系统的肿瘤等。
艾滋病人免疫功能损伤背后的机制主要包括CD4+T细胞进行性耗竭,CD8+T细胞功能失调,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以及淋巴结、胸腺、肠粘膜的炎症和损伤。特别是CD4+T细胞少于50个/uL的极晚期艾滋病患者,慢性病毒感染导致CD8+T细胞、B细胞、DC细胞、单核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受损和失调,导致肠道黏膜损伤、细菌移位、淋巴结炎症和纤维化,甚至骨髓和胸腺的病理损伤。
对于极晚期艾滋病病人来说,由于合并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抗感染治疗难以控制感染;有的患者对抗病毒治疗难以耐受,这时候先用免疫治疗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王福生院士介绍了由他们团队创建的同种异体过继免疫疗法(Allogenic Adoptive Immune Therapy,AAIT)在治疗晚期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研究表明,使用同种异体过继免疫疗法的极晚期病人,免疫系统得到重建,2-4周内可控制严重机会性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艾滋病相关疾病显著减少。该疗法安全性好,未发现急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该疗法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为极晚期艾滋病患者的康复带来曙光。
,为了达到晚期艾滋病人的功能性治愈还有很多的挑战,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与验证。
慢性乙肝临床免疫和免疫治疗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核苷类似物或使用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上述治疗很难彻底治愈慢性乙肝。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有
(1)先天免疫刺激剂刺激对HBV的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反应;
(2)T细胞调节剂调节T细胞活性以刺激适应性免疫;
(3)治疗性疫苗刺激适应性免疫系统建立对HBV的主动免疫力;
(4)单克隆抗体提供直接被动免疫。
王福生院士指出,目前慢乙肝未能实现功能性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肝脏原位免疫学研究不够深入,今后对肝脏免疫微环境的关键靶点设计有效免疫治疗技术,将是下一步探索临床功能性治愈的重要方向。
挑战与思考
王福生院士在报告中还分析了新冠疫情防控面临的几大挑战
1.如何对外开放国门?包括放开国际旅行限制,如何有效应对?国内外以及我国各个地区包括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防控经验,做到精准科学防控,特别是在我国人流物流高峰期,避免病毒的传播。尽量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影响。
2.如何应对Omicron变异株及其传播?包括深入研究并阐明奥密克戎病毒株的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研究变异病毒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影响。
3.新冠肺炎的再感染和突破感染导致的多点暴发和扩散,后者主要与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途径有关,,还与目前广泛采用大规模人群的病毒核酸检测,使所有隐形感染者都被检测出来有关。
,王福生院士强调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合理的,尤其是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重症化率和死亡的风险,疫苗接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要补齐老年人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存在的短板,早日形成全民免疫力;要加大力度开展科普工作,加大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为疫情的防控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新冠肺炎、艾滋病、乙型肝炎均有免疫损伤,免疫治疗均可发挥作用。
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应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免疫治疗,可以治疗修复肺损伤,提高肺功能。
针对晚期艾滋病人,使用同种异体过继免疫疗法治愈艾滋病,可促进机体免疫恢复,安全性好。
对肝脏免疫微环境的研究可促进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靶点药物的研发。
院士简介
王福生 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主任医师、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感染病的临床诊治、转化研究及生物安全工作,圆满完成抗击SARS、援塞抗埃和抗击新冠肺炎等多起重大疫情临床救治。擅长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并结合临床难题开展研究,开拓了疑难肝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细胞治疗与研究的新方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及军队生物安全专家组专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牵头人,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本文首发 医学界感染频道 本文审核 王福生院士 本文整理 医学界会议记录组 本文编辑 章丽 冯曦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艾滋病治疗
- 艾滋病人身上5大表现 早期艾滋病人身上5大表现症状
- 艾滋病多长时间可以检查出来 艾滋病多长时间出现症状
- 艾滋病人的饮食调养 艾滋病人的饮食调养原则
- 艾滋病哪里先起小红点 艾滋病哪里先起小红点长什么样子
- 艾滋病多长时间可以查出来 感染hpv多长时间能查出来
- 艾滋病女传男几乎不可能 艾滋病女传男很难吗
- 艾滋病到底有多难感染 艾滋病有多惨
- 艾滋病的窗口期是什么意思
- 艾滋病传染途径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哪几种
- 艾滋病多久能检查出来 得了艾滋病多久能检查出来
- 艾滋病窗口期有症状吗 艾滋病窗口期会有症状么
- 艾滋病90%的症状 艾滋病患者最明显的症状
- 艾滋病传染必须有五个条件 艾滋病传染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 15个症状暗示已有艾滋 15个暗示你已经感染艾滋的症状
- 艾滋病千万别去疾控中心 艾滋病为什么别去疾控中心
- 艾滋病多久可以查出来 一般感染艾滋病多久可以查出来